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四十二章 肅順府(1/2)

作者:江左俊傑字數:4790更新時間:2023-07-24 22:15:15

    第九百四十二章   肅順府

    國家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吳年對張震盤踞在海參崴非常高興,但也有擔心。

    海參崴是半島地形,易守難攻。其中有可耕種的土地,還有優良的漁港。但是有不少原住民在此居住。

    東部數十萬人口一下子湧入海參崴,日子一定不好過。

    要趁著現在海上還能通行,給予張震、呂言訓足夠的支持。否則他們守不住海參崴,甚至生存不下去。

    吳年想了許久,帶著這名送信進來的官吏來到了書房。讓他起草便條,分別派人送去江縣的內閣,與幽燕總督呂聲。

    便條不是聖旨,是指示。

    送給內閣的便條,與送給呂聲的便條內容不同。

    吳年讓內閣下旨,封豪格長子多爾博為海參伯。張震的書信上說,後來張震得知這是其妻蘇麻古的主意。

    吳年也有表示,賜給蘇麻古衣服、布匹,稱讚其“賢惠”。

    封張震為肅順侯。

    封呂言訓為海威伯。

    封奇敏為赤鬼侯。

    其餘部落首領,各有封賞。

    又把海參崴地區,升格成為肅順府。任命原來豪格心腹,現在張震的大總管金鐵為知府。

    建立府城、縣城等。

    又讓內閣精選,對外族比較溫和,而且有膽量乘船前往海參崴的年輕官員,去擔任縣令、或官吏。

    而這些部落首領,願意留在海參崴吃苦的暫時不管。如果願意乘船去高句麗或是遼東享福的,吳年歡迎。

    對於這些能歸順的部落首領,吳年很開心。但也不允許,他們的部落影響力持續下去。

    第一步。把他們的部落打散,按照漢人的模式。成為農民、居民、漁民,操持百業。

    戶口以縣衙、府衙作為行政,進行管理。任用強力的官員,插手基層的事務,取代原來部落的管理模式。

    等東部部落的人,適應了這個模式之後。就可以開始推廣楚國官話,漢字了。

    簡單來說,就是慢慢漢化。

    與吳年在高句麗做的一樣。隻是高句麗有漢字基礎,東部部落沒有。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

    但是吳年不怕。

    雖然他調侃自己三十多歲,再過幾年長子都能娶媳婦生孫子了。可以自稱老夫了。

    但怎麽也還能活個二三十年。

    征服韃靼,開拓外東北。把疆域擴張到北極,打下最貧瘠,也是最資源豐富的地區。

    遷移漢人過去,同化當地人。

    先從海參崴入手吧。

    升格成為肅順府。

    在便條中,他也告訴了內閣。讓幽燕總督呂聲,酌情運送糧食、盔甲、武器、棉花、布匹等物品,前往海參崴。

    鼓勵商人前往海參崴,購買當地的土特產。比如說珍貴的皮毛等物品。

    寫給呂聲的便條就簡單了。

    讓呂聲辦事。

    這便條不是一下子寫好的。而是吳年一邊想,一邊讓官員記錄下來。刪刪改改,寫好之後反複觀看,覺得沒問題後,才讓官員發去給了內閣、呂聲。

    隨即,吳年從一個木頭箱子裏取出了一張地形圖,鋪展在禦案上,細細觀看了起來。

    韃靼帝國的疆域,躍然紙上。

    它的範圍很廣,包括外東北、東北地區,海上有庫頁島。其疆域範圍,比擬吳年前世的曆史時期的話。

    差不多就是努爾哈赤的後金版圖了。

    但比後金大,實力更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