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 與君同愁(下)(2/2)

作者:叨狼字數:6206更新時間:2022-11-10 12:36:23

    “賢弟——”我覺得不對,顫聲呼叫了兩聲,延昭卻無反應,及至我將手背伸到他鼻前試探時,才發現已然氣絕多時了,不由得悲從中來,放聲痛哭。

    楊排風與延昭相處甚好,此時也是珠淚漣漣不能自已。

    哭了個昏天黑地之後,我勉強恢複過來,找來店家,出了些銀兩,雇人將屍首抬了出去,按照延昭的遺願,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將骨灰收斂起來裝入一個木匣,準備帶回汴京。

    “少爺,我們上路吧。”眼睛紅紅的排風對我說道。

    “生死之間,卻是如此倏忽啊——”望著遠處的青山,我怔怔地歎道。

    兩人打點好行裝,快馬趕至黃河渡口,棄馬登舟,一路順流東下,直奔大宋的皇都汴京。

    北宋建都在東京汴梁,依靠東南漕運,漕船是必不可缺的運輸工具。宋太宗時,各州歲造運船三千多艘。官營作坊製造朝廷所需要的戰船、漕船、使船、龍船,民營作坊則製造民用的商船及遊船遊船。朝廷在東京設造船務,各地重要州軍皆設官營造船作坊。長江兩岸交通要衝還設有專門修船的場所。

    內河航行的船舶,最大的叫做“萬石船”。遠涉重洋的民用海船,稱為“客舟”,可載二千斛粟。據說“上平如衡,下側如刃”,“又於舟腹兩旁,縛大竹為橐以拒浪”。船上的設備包括拋泊、駕駛、起碇、轉帆和測深等方麵,已經比較齊全。這樣的海船,在當時世界上是較先進的。朝廷用的海船,稱為“神舟”,無論是其長闊高大,還是承載的什物器用人數,都相當於“客舟”的三倍。

    我們所乘坐的船隻是由長安的一家叫作平順船行經營的“千石船”,上麵大約有十來個房間可以居住客人,甲板下麵是用來儲物的倉,船舷兩側裝有兩排共二十餘隻長達兩丈的劃槳,平時依靠風帆與水力前進,若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通過人工操控來增加前進的速度,上麵還為客人提供現成的飲食,省去了出行中的許多麻煩事情。

    一路上晝行夜宿,行來都是順風,船行一日的速度可達兩百餘裏,算一算到達汴京也就是在四五日之內,而我對於楊家一門與大宋朝的了解還是處在蒙昧的狀態,楊排風也不過是一個年紀不過十六七歲的小丫頭,雖然平時也跟隨著幾位小姐學習了一些文武知識,但僅僅是浮於表層,此時趕鴨子上架,隻好權充起教師來,將有用沒有的東西一股腦地對著我傾瀉出來,隻恨沒有多生出幾張口來。

    “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延玉——”我立在船頭上,迎著風默默背誦楊家的幾個主要人物。

    直到現在,我仍然對於楊延昭的死有些不能接受,作為日後威鎮三關使遼兵不能入關一步的楊家英雄,怎麽會沒有出場就謝了幕?莫非真的是因為我的到來才促成了他的死亡麽?假若我沒有出現,數年以後,他應該會很自然地成為後人口中傳誦數百年的抗遼英雄——沙裏澄金楊六郎吧!

    而此時的楊家,隻有大郎、二郎和三郎已經隨父親從軍,我們其他的四兄弟則分散各地,四郎與七郎在汴京家中,五郎在五台山跟隨師父虛穀大師習武,六郎也就是我雖然長期滯留在邊關,但是並沒有正式進入軍中效力,因此一別經年,我的武技究竟如何,太君卻並不十分清楚了。

    正在思忖之間,船身卻如同撞上了巨石一般猛然一震,緩緩地停了下來。

    。您提供大神叨狼的贗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