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六章 西北皆震恐,加急造馬蹬4(3/5)

作者:雲垂賞竹濤字數:13496更新時間:2023-04-15 12:04:09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自古皆然,根本原因便在於此。

    皇帝聽到的信息,與真實信息相差太遠,導致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最終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們反特麽的。

    在趙旻看來,滿寵這個所謂“情報網”,應類似於統戰工作網。

    歸根結底,目前最理解統戰思想精髓的,還就是滿寵。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趙旻笑道:“多謝公仁公提醒,然則,而今當務之急,乃批量打造馬蹬也。”

    言罷,趙旻取來筆墨和素帛,畫出一副鐵製馬蹬的簡圖。

    此物不存在任何技術含量,做好模具後,用生鐵澆鑄即可成型。

    所以問題來了:如何大批量采集鐵礦?

    河內郡、河南郡境內鐵礦較多,滎陽甚至曾有東漢第一冶鐵爐。

    當然,如今那冶爐依然屹立,但已達不到每日產一噸生鐵的產量。

    “元常先生,滎陽冶爐而今可否正常使用?每日產幾何?”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咱們聊一聊漢末三國的官營手工業。

    《漢書食貨誌》開篇便談到“食”與“貨”的重要性。

    在班固筆下,“聖王域民,築城郭以居之;製廬井以均之;開市肆以通之;設庠序以教之;士、農、工、商,四人有業”。

    塔讀^小說[email 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可知手工業在古代社會的重要地位。

    鑒於《三國誌》有紀、傳而無表、誌,因此想要探究彼時的製度便不得不求諸於兩漢史與南朝諸史,然而通過對吉光片羽的輯錄分析,依然能夠獲得許多寶貴線索。

    其實關於漢末三國的“官府作坊”問題,唐長孺在《魏晉至唐官府作場及官府工程的工匠》一文中便曾有過精妙論述,不過唐先生立論於魏晉隋唐間的製度變遷,非止著眼於三國時代。

    本章就三國時代的官營手工業問題,分小專題形勢展開探討。

    按礦冶、紡織品、尚方器物三部分加以論述。鑒於史料有限,這一問題的分析或許無法盡善盡美。

    手工業具備一定的技術門檻,往往是由專門的匠人擔任,而官營手工業的主要服務對象便是當時的統治階層。

    事實上在農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下,也隻有官府才具備充足的能力、動機去組織匠人進行專業生產。

    因此官營作坊與手工匠人普遍存在於大都邑中。

    隨著漢末動亂,人口銳減,大量都邑荒蕪廢棄。

    即使是洛陽、長安這樣的百年帝都,也在初平(西曆190-193)、興平(194-195)年間相繼遭到毀壞。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建安年間(196-220)曹操致力於營建許縣、鄴縣,直到曹丕繼位才重新定都洛陽。

    (董)卓自屯留畢圭苑中,悉燒(洛陽)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裏內無複孑遺。--《後漢書董卓傳》

    時長安中盜賊不禁,白日虜掠。(李)傕、(郭)汜、(樊)稠乃參分城內,各備其界,猶不能製,而其子弟縱橫,侵暴百姓。--《後漢書董卓傳》

    關於漢末城市的毀棄問題,彼時的許多見證者均有過生動描述。

    漢末學者仲長統說“名都空而不居,百裏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

    曹魏護軍蔣濟說“今雖有十二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一大郡”。

    陳壽亦曾借《張繡傳》表示“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裏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此則又甚於亡新之時也。--《後漢書仲長統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