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二十八章 單於夜遁逃,大雪滿弓刀6(3/5)

作者:雲垂賞竹濤字數:12794更新時間:2023-04-19 16:15:39

    誰讓左賢王始終對漢軍存在錯誤認知呢!

    其人心裏沒點兒逼數,活該被一戰而殲。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玄武門之變後,突厥頡利可汗不知死活,進犯灞橋,李世民被迫與頡利可汗結下渭水之盟,然則…

    沒過多久,李靖便抄了頡利可汗老家。

    如今的趙旻確實不如李世民,但匈奴人又焉能與裝備精良、悍勇善戰的突厥人相比?

    何況如今帶兵作戰者、出謀劃策者,盡皆為當世一等一的英雄豪傑。

    從左賢王擅自率軍出營時起,其人的命運便已注定。

    樂進、夏侯淵、張遼三人準備就緒之後,便以逸待勞,耐心等待倉促集結的匈奴騎兵紮進包圍圈。

    同一時間,圍困左賢王僅餘數千兵卒的軍陣中,劉曄決定對左賢王亮出殺招。

    【作者題外話】:本章,咱們聊一聊麴(ju)義。

    麹義,一作鞠義,一作趜義。

    麹義恃功而驕恣,紹乃殺之。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麹義,是涼州人。

    麹氏本涼州豪族,武威姑臧人。

    其族尚武、氣力過人。

    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英雄記》

    《三國誌》對於涼州麹氏的叛亂頗多記載。

    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麹演等並舉郡反,自號將軍,更相攻擊。--《魏書十五張既傳》

    注意:麹演與麹義大概率存在親屬關係。

    麹義出武威,麹演出西平,均為涼州。

    關於麹義一個西涼武士,是如何一路流浪至關東冀州地區,爭議頗多。

    普遍觀點是黃巾之亂(西曆184)時,麹義以“良家子”(類似董卓)跟隨皇甫嵩、朱儁等官軍一路東進平叛,之後紮根於此。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麹義是袁紹陣營的頭號大將,以現存史料看,無論是臨敵陷陣還是戰術指揮,均為不俗。

    其武略遠勝所謂的“河北四庭柱”。

    注:河北四庭柱,即顏良、文醜、高覽、張郃。

    麹義在《三國誌》與《後漢書》均無傳。但袁紹與公孫瓚爭雄河朔,麹義卻是一位繞不開的人物。

    其人生年不詳,卒年亦不詳。

    從《後漢書》記載可推測,其人大概死於建安元年(西曆196)之後,建安三年(198)之前。

    注意:興平二年(195)麹義圍攻公孫瓚,歲餘斷糧而退。

    可知其至少活到建安元年(196)。

    建安三年(198)袁紹報瓚書,明言麹義已死,可知其卒於之前。

    麹義之死,記載極端隱晦。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說麹義自恃功大,盛氣淩人,引來袁紹猜忌而被殺。

    麹義後恃功而驕恣,紹乃殺之。--《英雄記》

    但如何“驕矜自負”,又怎樣“構罪袁紹”,史書卻諱莫如深、難覓蹤跡。

    因為此事,袁紹被不明真相者黑出了翔。

    那麽,真相到底是什麽呢?

    真相是:從現存史料推斷,麹義大概率曾牽涉進初平四年(193)的“鄴城之亂”。

    之後其人遭到袁紹隱誅。

    建安三年(198),袁紹對公孫瓚發動了最後的殲滅戰。公孫瓚困坐易京樓,徒待夷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