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八章 銀河星光燦,明月照我還2(3/3)

作者:雲垂賞竹濤字數:7444更新時間:2023-07-28 20:55:22

    由此可見,呂布是“焚毀洛陽”的幫凶;但劉協因早一年入長安,故不了解洛陽的實際情況。

    看《獻帝紀》、《魏書六》及相關記載,可知天子“還於舊都”時,洛陽已成白地。“楊安殿”建成之前,劉協甚至被迫要在宦官家裏棲身。

    天子入洛陽,宮室燒盡,街陌荒蕪,百官披荊棘,依丘牆間。--《魏書六董卓傳》

    天子初至洛陽,幸城西故中常侍趙忠宅。--《獻帝春秋》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公卿百官彈盡糧絕,出行樵采,因饑荒而死者不計其數。

    饑窮稍甚,尚書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饑死牆壁間。--《魏書六董卓傳》

    彼時的劉協,大概對呂布的無奈,才始有體會吧?

    呂布“西迎大駕、光複洛陽”的政治任務,是常被讀者忽略的重要線索。

    即使注意到這點,往往也被當作呂布的“誇口浮言”。

    如果考慮到劉協彼時“被關中諸將挾製”的處境,可知其確實有“逃歸關東”的動機。

    因此長安城破前,“儀同三司、共秉朝政”的呂布,接受皇帝密旨、便合乎情理。

    然而劉協對洛陽的情況卻不甚了了。

    因為劉協西遷時(190),洛陽依舊是繁華帝都;但呂布西遷時(191),洛陽已被夷為平地。

    認知的差異,導致呂布雖然“接受詔命”,卻不可能真正“履行職責”。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畢竟呂布是軍人,又不是工頭兒。“函穀閉關”的情況下,欲重返關中、已難如登天;欲重建洛陽,又談何容易?

    呂布麵臨的另一個障礙,則是關東諸侯自立天子。

    雖然劉虞心懷畏懼,對“帝號”拒而不受;但這並不影響劉虞繼續與袁紹合縱,更不影響袁紹假借劉虞之名、給手下加官進爵。

    紹等複勸(劉)虞領尚書事,承製封拜,虞又不聽,然猶與紹等連和。--《魏書八公孫瓚傳》

    可以講,在“關東自立天子”的惡劣環境下,懷揣劉協詔書的呂布,看起來更像個滑稽醜角。

    太祖領兗州牧,始遣使上書。傕、汜等以為“關東欲自立天子,今曹操雖有使命,非其至實”。--《魏書十三鍾繇傳》

    職位雖自上授予、權力卻由下而來。沒有馬仔捧場的大佬,無異光杆司令。因此,呂布自關中帶出的“禦筆黃絹”,在關東人眼中,根本是廢紙一張。

    昔日譚嗣同有言: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此話亦道出呂布的窘境。即:要兵無兵、要地無地,甚至唯一的倚仗(天子詔書)也因“關東自立天子”而作廢。

    最終“儀同三司、共秉朝政”的關中棟梁,竟不免淪為關東軍閥的走狗爪牙;先後替二袁、陳宮、劉備等人助拳。反把天子禦書拋諸腦後,作笑天下。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信矣!

    譚君雖然“無力回天”,畢竟“死得其所”。

    而飛將呂布,雖肩負皇命,卻在時代的洪流下,隨之沉浮,渾渾噩噩地掙紮,心有不甘地死去,空留一聲歎息。

    雲某每思及此事,亦總難免仰天長歎!

    今日有一個其他項目兄弟過來協助,雲某要請此君小酌一杯,故而這兩章略顯倉促,諸君見諒!

    。您提供大神雲垂賞竹濤的漢末雄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