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節 母子離別日(1/3)

作者:劉戰英字數:8088更新時間:2019-09-21 20:36:55

    一九五九年的仲秋,在莘塍公社出現與炎熱的氣候極為和諧的火熱政治氛圍。

    震耳欲聾的鑼鼓,迎風獵獵的彩旗,布滿大街小巷的標語,載歌載舞的演出,一派熱烈。

    幾天來,周雪影異常的繁忙和興奮。

    她被光榮地抽調到公社臨時成立的文工團,用文藝節目動員和歡送廣大支邊青年到寧夏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和西北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盡管從年齡上講她已經是三十二歲,可是無論從她的身段還是從她的容貌上看依然風姿綽約,楚楚動人,加之她具有獨特的歌舞天賦,在少女雲集的文工團依然挑大梁,幾個重要歌舞節目都由她領銜。

    這種政治派生物的文藝演出,主題突出,感情熱烈,時間性強,整天像趕場似的,不僅在公社演,還要到各個生產隊去演,常常一天之內要演出三四場。

    可是,周雪影明明很累卻不覺得累。

    此刻,她感受到的,是榮耀和自豪。

    你想,文工團所挑選的一個個都是如花似玉的妙齡少女,惟獨她是曾生育過七個孩子的女人。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公社的幹部沒有嫌棄她出身不好,張曼新的父親既有曆史汙點又剛出了問題,仍叫她參加文工團,怎麽不令她感到自豪呢?

    因此,她為了不辜負公社領導的厚望,保障演出,晚上就住在距公社比較近的南垟幼兒園,連回華表村的工夫都沒有了,對兒女們也顧不上照料了,可謂是滿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

    這日,周雪影剛剛參加完演出回到宿舍,突然門外響起歡快的鑼鼓聲。

    周雪影心裏納悶:沒聽說文工團有誰的孩子去支援寧夏呀,怎麽把支邊的榮譽證書敲鑼打鼓地送到這裏來了呢?

    “周雪影同誌,祝賀你的兒子參加到支援寧夏社會主義建設的光榮行列!”

    門外一聲男人粗門大嗓的呼喊,把方才還困惑的周雪影愈發地震懵了,仿佛她坐著的不是木凳而是發射椅,倏然間把她的身子彈了起來,她忽地衝到門口,兩個眼珠瞪得像對兒銅鈴鐺:“你們說什麽?誰的兒子參加支邊啦!”

    來人在鏗鏘的鑼鼓聲中將榮譽證書交給周雪影,喜眉笑眼告訴她:“是你的兒子呀,不會錯的,不信你看看證書上麵寫的名字。”

    周雪影急忙拿過證書一看,“張曼新”三個字像三支箭鏃帶著駭人的寒光射到她的眼裏,她感到眼前一黑,腿一軟,立刻癱坐在木凳上。

    這是怎麽回事呢?

    這怎麽可能呢?

    這幾天自己雖然沒有回家,但也見過兩次曼新呀,怎麽沒有聽到他提起過想報名去寧夏的事兒呢?

    莫非他想瞞著我,一個人偷偷地走?可是,這種事兒能瞞過初一,還能瞞過十五麽?最後家長總是會知道的呀!

    周雪影想。

    然而,他明明知道這件事兒是誰也瞞不住的,卻為什麽要瞞著我這個做母親的呢?是怕我知道了不同意他去?不,恐怕不會這麽簡單。因為,去寧夏支邊是上麵提倡的,又是一件光彩的事兒,他執意要去,誰敢硬行阻攔呢?那樣豈不是犯了天條!

    可是,不是為這個又不是為那個,到底是為什麽呢?

    周雪影越想思緒越亂。

    他父親剛剛離開華表去了三溪口村,怎麽又發生這樣預料不到的事兒呢?

    莫非他恨我?

    周雪影左思右想,覺得這件事兒非同一般。

    她心裏亂極了,好像胸口塞著一團麻線頭,一時間摘不清,也理不出個頭緒來。

    她急得直哭。

    她哭的原因,除了覺得張曼新年齡太小,滿打滿算才不過十五歲,個子又不高,看上去還像個孩子,一個孩子孤身一人到大西北怎麽能吃得消呢?就說是生活苦點累點男孩子能夠忍受得了,尤其他生性剛強,可衣服破了需要縫縫補補怎麽辦呢?萬一再有個病有個災的就更沒有人伺候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周雪影覺得張曼新這種做法是對她這個當母親的一種莫大的褻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