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三章 董卓的金燕(1/2)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5048更新時間:2023-01-17 09:46:17

    正在擺弄著手中簡牘的董旻聞言頗為驚詫:“兄長昔年被征辟往司徒府,經袁司徒舉薦就任的並州刺史,乃是袁門故吏,司徒今番為何要羞辱自己的門人?”

    董卓睜開眼,站起身,慢步走到了窗邊,看著屋外的瓢潑大雨,陷入了深深往昔的回憶中。

    “為兄就任並州刺史,算是袁氏之吏,但你也別忘了,為兄縱橫東西,沉浮幾十年,又當過多少人的門生?豈止是他袁家一門!朝廷去年連番大事,段公身隕,袁公這是在用未斷章的《易經》來提醒老夫,要看清自己的出身,連經文斷章都斷不明白的邊郡寡學之輩,應知曉該站誰家門前。”

    董旻聽到這,頓時沉默了。

    董家兄弟自幼於涼州長大,乃是西境豪雄,深為羌族諸部所敬,隻是在漢朝中原門閥士人眼中,涼州漢人就是不折不扣的下等蠻人,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哪怕是董卓如今已經地位超然,依舊如此。

    關東士族對邊涼州人的態度,根深蒂固,大部分的涼州人也都接受了這個現實,但董家兄弟卻是另類,他們這一輩子,都在努力擺脫這個‘下等人’的桎梏。

    說來也是命運使然,董家的戶籍雖是在涼州,但他和董旻卻都是在潁川出生的,隻因其父董君雅當時任潁川輪氏尉,而董卓字仲潁,董旻字叔潁,也足矣證明當時涼州人對中原的期待和認可——連在潁川出生,都得刻意顯擺一下。

    董卓幼年生活在潁川,而潁川也是大漢世門豪右的一大發源地,在那裏,美麗的莊園,高大的鄔堡,每一個莊園主都有著數以千頃的土地,徒附的黎庶黔首不計其數,這些都給幼年的董卓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但這些,終歸不屬於他,他的戶籍在西涼,這注定他隻能眼饞地看著別人家的鄔堡莊園越建越大,而自己隻能等父親任期到了後,一臉不舍的前往他的戶籍所在地——與羌人混居的涼州苦寒之地。33小說網

    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見識過潁川世族繁華的幼年董卓心中就已經打定主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都別狂!早晚有一點,我要建一座超過你們這些世家豪右所有人的‘萬歲鄔’。

    帶著這個深藏在心中的理想,董卓入仕後便輾轉於各家門下。

    大漢朝的官場規矩,普遍是門生故吏隻為一家,例如劉儉、公孫瓚、劉備的老師是盧植,那他們這輩子身上就會一直有盧植門生的烙印,即使公孫瓚後來被劉其所征辟,甚至為了劉其發配喬裝改扮,但歸到根上,他依舊是盧植門人。

    但董卓為了心中的理想,就玩的有點花了。

    起用董卓的第一任隴西太守,可以說是董卓恩公,而董卓自然而然應是他的故吏,可後來董卓並不受束縛,反倒是投靠了很多陣營。

    征辟他為兵馬掾的隴西郡守為第一,後涼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為從事,此為第二,而在戰亂不止的涼州,郡守和刺史的關係普遍很僵大家彼此兩頭掐。

    隨後在刺史府任從事的董卓,則又是往來周旋於張奐、段熲,而張奐和段熲偏巧也是不對付的。

    董卓一路在各地邊郡升遷就任,而張奐本人起初對董卓這位邊郡猛將頗為欣賞,還特意在延熹九年調董卓任其軍中的司馬,但董卓在各大佬之間的往來周旋頻率實在太高,這也就讓張奐逐漸對其人品轉為厭惡,即使後來董卓暗中贈張奐縑百匹,張奐也拒而不受。

    甚至於,董卓被調往西域任戊己校尉時,因無法給涼州刺史孟佗擦幹淨兵敗疏勒國的屁股最終被罷免下線,可他竟還能奇跡般的與和他八竿子打不著的袁隗拉扯上關係,被袁隗征辟入府,隨後又被袁隗推舉為並州刺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