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節 趙彤言(1/2)

作者:馮毅,雷永升字數:4480更新時間:2019-09-22 04:26:15

    (1964—)

    “人物小傳”趙彤言,女,河北任丘人,中共黨員。1985年8月入伍,現為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媒介生物學和防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她是我國著名的媒介生物學家,長期從事媒介生物學及控製研究,承擔和完成國家及軍隊數十項重大研究課題,發表論文100餘篇。1996年被評為總後勤部“科技新星”,獲中國昆蟲學會青年科技獎。

    驅蚊大姐的邊防情

    2012年7月21日,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站中士李金起巡邏歸來,興奮地宣布:“新式防蚊迷彩服穿著更舒適、執勤更方便!”

    就在前一天,總後軍需物資油料部被裝局領導帶著科研人員,專程為連隊送來最新研製的第五代防蚊迷彩服。這身衣服既透氣又耐磨,官兵在執行巡邏、潛伏和訓練任務時再也不用“談蚊色變”。

    蚊蟲叮咬一直是困擾邊防官兵執勤巡邏的一大難題。從2005年起,趙彤言就把這個問題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為了親身體驗邊防官兵受蚊蟲叮咬的痛苦,她打起背包住進新疆軍區北灣邊防連。這個與蚊蟲打了27年交道的專家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一巴掌下去拍死了56隻蚊子,一隻膠鞋上趴著200多隻!

    北灣邊防站地處額爾齊斯河、喀拉蘇河、阿拉克別克河的交匯點,每年3至4月融雪後,洪水便在河岸附近形成大大小小500多個水塘,成為滋生蚊蟲的絕佳溫床,素有“蚊蟲王國”之稱,每年6至9月蚊蟲肆虐。據新疆軍區衛生防疫部門檢測,這裏每平方米蚊蟲達1700餘隻。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北灣的蚊子一把抓。該連曾有一頭牛活活被蚊子叮死。

    接下來的日子,趙彤言耳聞目睹了邊防官兵與蚊蟲“鬥爭”的情景。

    連隊開班務會、看書讀報都在蚊帳裏進行,即便這樣還是有蚊子鑽進蚊帳裏。戰士們在蚊帳上噴灑藥物,還沒把蚊子滅掉,自己就先被刺鼻的藥味嗆倒了。

    夏季執勤巡邏,不管天氣多熱,官兵們都得穿上厚厚的衣褲,裹上頭巾,外罩雨衣,防止蚊蟲叮咬。

    每次打籃球必須要先燃起濃煙,等“硝煙四起”把蚊蟲驅散才能進行。

    戰士們上廁所前,也都要用煙先把蚊蟲熏跑。

    “我們每個戰士身上都有被蚊子叮咬過的小紅包,多的能有上百個。”戰士李金起笑著說。

    “紮根蚊蟲王國,不辱戍邊使命”——北灣邊防連黑板報上的這句話,讓趙彤言眼睛濕潤了,她真想立即為戰士們解除蚊蟲之苦。

    防蚊首先要識蚊。可這裏有多少種蚊蟲?哪種蚊蟲對官兵的侵害最大?什麽時間什麽地點最易受到蚊蟲侵害?為了拉直這一個個問號,趙彤言開始了“人誘試驗”。

    她穿上迷彩服,走沼澤地鑽灌木叢,挽起衣袖褲腿主動讓蚊蟲叮咬。此後幾年間,這種試驗她從北灣做到黑瞎子島,每次都被蚊蟲咬得體無完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