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三節 劉義權(1/2)

作者:馮毅,雷永升字數:4550更新時間:2019-09-22 04:26:19

    (1950—2010)

    “人物小傳”劉義權,男,四川德陽人,中共黨員。1968年3月入伍,生前為解放軍檔案館館員。2008年9月,劉義權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工作在中美軍事檔案合作一線。2009年10月,胡錦濤主席做出重要批示,高度讚揚劉義權同誌的可貴精神和高尚品質,並號召全軍官兵向劉義權同誌學習。中宣部、總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劉義權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

    用生命眷寫忠誠

    2009年盛夏,解放軍總醫院一間病房裏,59歲的解放軍檔案館原館員劉義權,專注而費力地回憶著征集我軍曆史檔案走過的山山水水。

    汗水,浸濕了他脖子上因化療脫落的幾縷頭發。“唉!”過了許久,他一聲歎息,抬起眼睛,愧疚地望著記者說,“記不起來了,太多太多了……”

    走廊裏,護士長惋惜地告訴我們:“太晚了,轉移了,劉義權兩個髖臼全是癌腫,骨頭疼得像要裂開,每天要注射大劑量鎮痛的麻醉劑,對他的記憶有影響……”

    他,一生隻立過1個三等功、受到9次嘉獎,擔任過的最高職務是科室組長。直到55歲退休,還是中級職稱。

    然而,他生病住院後,軍委、總部首長都曾到醫院看望過他,解放軍檔案館給他頒發了“蘭台獎”特等獎。美國國防部代表團來館訪問,聽了他的事跡介紹,深受震撼,為他鼓掌,向他致敬……

    一名平凡的中國軍人,為何感動了首長,感動了戰友,感動了外軍?

    1979年,劉義權開始參加解放軍檔案館工作,一幹就是30年。他親手征集和接收各類軍事檔案83萬多件。這些檔案,不用時默默無聞,一旦利用起來,也會驚天動地。如我軍恢複軍銜製,論證三峽工程防護,80年代後三次大閱兵籌劃等重大事項都需要劉義權和同事提供檔案材料。

    在檔案征集處,與劉義權一起出差收集檔案次數最多的原處長李鳳明常常說到他記憶中的“老劉之最”——

    最偏僻的一次:“1986年,到秦嶺南坡的陝西省鳳縣,一路都在深山裏轉,沿著嘉陵江畔迂回,先後16次跨過洶湧的江麵。這段路是有名的‘秦蜀天險’,兩旁都是讓人望得脖子發酸的高山。”

    最危險的一次:“1990年,在福建漳州,剛出城就下起大雨,如注的雨水打在車窗上,司機視線模糊,一不小心,他們坐的車一下鑽到了前麵一輛卡車的下麵,差一點就車毀人亡。當時,現場亂作一團,劉義權一聲不吭,把裝檔案的皮包緊緊抱在懷裏。”

    反複最多的一次:“1986年,到南方某地征集檔案,天一直在下雨,等了7天,也沒能進去,隻好回京。時隔幾年再去,洪水衝斷了路基,還是空手而返。印象中,前後至少去了4次。”

    時間最長的一次:“1990年,連續跑了全國20幾個省市。在西安,一待就是幾個月,去的時候穿冬衣,回來樹都發芽了。那年,我們還跑了不少老區,太行山、江西、延安、遵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