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節 盧世璧(1/2)

作者:馮毅,雷永升字數:5316更新時間:2019-09-22 04:26:20

    (1930—)

    “人物小傳”盧世璧,男,湖北宜昌人,中共黨員。1948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係,1958年從協和醫學院調入解放軍總醫院工作,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骨關節外科及骨創傷研究,在國內首先開展人工關節的基礎研究及臨床運用,主持建立冷凍幹燥骨庫,開展軟骨及神經組織工程研究,為我國骨科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獲全國科技大會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進步獎多項。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他為“全國抗震救災模範”。

    抗震未了情

    2008年11月1日,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人潮湧動,學院建院50周年慶典隆重舉行。作為特邀嘉賓,79歲高齡的盧世璧教授在歡快的樂曲和熱烈的掌聲中,麵帶微笑走上主席台。

    突然,一名年輕女孩蹣跚地走出人群,走向主席台,滿眼淚花,盧教授認出她了,兩人情不自禁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那名女孩激動地說:“盧爺爺,感謝您,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台下一片寂靜,片刻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位女孩名叫唐鈺嵐,是盧教授在四川抗震救災現場治愈的一名幸存者。今天,她千裏迢迢從四川趕來,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向盧教授表達自己無限的感激。

    慶典繼續進行。但盧教授的心卻再也平靜不下來,唐鈺嵐的淚水讓他的思緒禁不住回到了那段不平靜的歲月——

    汶川告急!青川告急!北川告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噩耗傳遍了大江南北。

    組織醫療隊趕赴地震災區的消息傳來,解放軍總醫院上下頓時進入了臨戰狀態。要求到救災一線的報告雪片一樣飛到院領導的桌上。正在主持專家門診的盧世璧也坐不住了,他親自來到院領導辦公室,積極請戰。

    院領導考慮到他年事已高,勸他留下:“救災現場條件十分艱苦,盧老您上年紀了,就別去一線了。”

    “我參加了三次抗震救災的醫療救援工作,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這個時候,我不去誰去。”盧世璧斬釘截鐵地說。

    說起經驗,他當之無愧是經驗最豐富的“抗震大夫”。1966年邢台大地震,他帶領解放軍總醫院醫療隊走進了邢台的席棚;1975年營口大地震,他在大雪中來到收治傷者的地下人防工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輾轉各個救治醫院,一去就是半年。哪裏有災情,哪裏就有他的足跡。

    “我年紀雖然大了,但身體很好,完成任務沒有問題。想著災區人民急需救治,我心裏難受啊!”盧世璧動情地說。

    院領導被感動了,經過認真商議並請示上級,特批了盧教授參加醫療隊。

    災區廢墟的上空依舊凝固著悲慟和哀傷,一輛輛救護車沿著布滿碎石的道路呼叫著往後方運送傷員。

    醫療隊剛一抵達,盧世璧就直奔成都軍區總醫院,臉都沒顧上洗便來到躺滿傷員的重症急救室。

    “一般的救援人員看到大量出血的傷員,肯定要先救,而看到無外傷傷口,平靜地躺在路邊的人,則認為問題不大。其實我認為恰恰相反,對於沒有外傷傷口、骨折、神誌清醒、能吃能喝的傷員,要特別注意仔細檢查……”在搶救重傷員分類上,盧世璧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這個病人是擠壓傷,必須馬上推進搶救間!”

    “這個病人股骨骨折,可以稍後實施手術!”

    “小周,匯報一下分類治療方案!”

    確定病情,傷員分類,準確評估,及時手術……在盧世璧的帶領下,短短4天內,醫療隊就收治了3000多名傷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