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節 楊汝軍(1/3)

作者:馮毅,雷永升字數:6300更新時間:2019-09-22 04:26:27

    (1971—)

    “人物小傳”楊汝軍,山東人,中共黨員。1990年3月入伍,現任總後武漢後方基地沁陽油庫倉庫主任,為推動後方倉庫業務和信息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2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先後被評為“機械化、自動化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首屆優秀中青年技術保障專家”。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出席了2007年全軍英雄模範代表大會。

    戰爭血液“清道夫”

    1990年3月,沁陽油庫作為全軍後方倉庫自動化建設試點單位,後勤學院的專家教授雲集倉庫幫助指導工作,教授們發現倉庫自動化室一個1.8米高、微胖、顯得非常憨厚的新戰士楊汝軍,工作能吃苦、悟性高,好奇好學又好問。楊汝軍看著自己從沒有聽過和見過的各式自動化設備,既興奮異常又心慌意亂,萬分羨慕教授們操作起計算機來就像自己小時候嫻熟地把玩小泥巴人、新兵連時蒙住眼睛拆裝槍械一樣,心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輕鬆地操作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設施。羨慕中的楊汝軍也認識到“沒有知識、沒有技能在這現代化設施麵前束手無策,我一定要發奮努力,學習自己不懂的東西,當一個名實相副的自動化戰士。”

    心動更要行動,設定了目標之後,楊汝軍用5個月時間補習完了高中階段的全部文化課程,拿起高等數學、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大部頭書籍,天天和時間賽跑,鑽研各種知識和技術。1992年8月,伴隨著艱辛和喜悅,他跨入後勤工程學院,成為一名油機係的軍校大學生。分外妖嬈的山城美景在3年的軍校生活中沒有給他留下多少印象,但教室、圖書館、教研室、實驗室卻成了節假日他最常去的地方。學習中他了解到外軍油料管理水平,看到中國軍隊與外軍油料裝備建設的差距。他想,中國軍隊油料裝備建設要迎頭趕上,必須有一批這方麵的行家裏手。那三年裏,他不斷給自己加壓,掌握了油料機械及自動化專業的全部知識。畢業時,油機係的領導認為這個學員有潛質,有意讓他留校任教。但楊汝軍卻認為,後方油庫建設缺少專業人才,“倉庫的發展需要我”,他知道後方油庫專業設施建設的問題在哪裏,製約油庫業務質量建設的症結在哪裏,他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於是躊躇滿誌的楊汝軍再次投身太行山懷抱。

    當時正值全軍上下研究探討“兩個轉變”,以海灣戰爭為代表的現代高技術戰爭的特點之一是多國部隊大約有五分之三的物力、財力、人力都集中在後勤保障,而後勤物資保障的近70%是油料供應,由此可見戰略後方油庫建設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