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六章免試錄取國子監(1/3)

作者:tx程誌字數:6642更新時間:2023-04-18 04:20:36

    第一六六章免試錄取國子監

    正所謂一家有女百家求,不對,一家有糧百家求。

    雖然才是崇禎二年,可是河南、河北尚可勉強促成六七成的收成,陝西、甘肅,可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特別是陝西延安府。

    “臣鄉延安府,去年全年無雨,草木枯焦,民爭采山間蓬草為食。蓬草盡,則剝樹皮而食。樹皮盡,則掘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饑民相聚為“盜“,與其坐等饑死,不如為“盜“而死。又燒人骨為薪,煮人肉以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數日即麵目赤腫,燥熱而死。

    於是,死枕藉,臭氣薰天,安塞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還有多少?小縣如此,大縣可知,一處如此,他處可知。百姓又安得不相牽而為“盜“。而慶陽、延安以北,饑荒更甚。”出自《備陳大饑疏》。

    糧食成了稀缺資源,更何況西北沒有運河,湖廣糧食就算是想運也運不到西北。

    富民街的商賈越來越多,大都是想采購全旭的糧食。

    富民街商業街持續擴張,原本以廉價、供應貧困人口消費的店鋪,也慢慢朝著中高檔方向轉型。

    最讓全旭無語的是,富民街居然開了一家擁有三四十名揚州瘦馬的青樓,這裏的消費肯定不低,普通工人肯定消費不起,他們麵向的顧客人群,主要是前來全家莊鎮采購的生意人。

    這個租了全旭店鋪三百年的徽州商人,居然經營起了文房四寶,售賣筆墨紙硯之類,金梯書院的學生是他們的目標人群。

    雖然在一年之前,抵達這裏的災民、流民們,身無長物,除了一條命,連褲子都沒有了,然而,經過一年的發展,他們憑借著自己的雙手,在全旭這邊打工,多多少少積攢了一些家財。

    特別是家丁兵、管事、工匠這樣的人,已經算是富戶,花了幾錢銀子買一支毛筆,或者買幾刀上好的宣紙,他們願意為孩子付出。

    除了全旭的工程隊,近來又陸續湧現很多大名府本地的施工隊,他們的施工主要是民居。店鋪為主。

    此時的全家莊鎮,就像一個盛開的花朵,每時每刻,都在向外擴張著。

    全旭也被每天前來拜訪的糧商弄得煩不勝煩,然而,無論多少商人拜訪全旭,全旭都是不鬆口。

    玉米對外銷售以種子的形式,土豆和紅薯倒是大量賣,而且價格並不算貴,七錢銀子一石,然而問題是,這種糧食受眾還真不大。

    商人們都在觀望著。

    第一批遼東移民,分發了新衣服,新工作,當然,也有住房。他們的住房則不能統一了,有的分到了磚瓦房子,這是屬於參加家丁兵的待遇。

    有的分到了活動板房,這是屬於工匠的待遇,有的則是分到了泥坯房,這是普通莊戶的待遇。

    區別對待,這主要是全旭想吸引彪悍的遼東百姓成為家丁兵。

    隨著遼東百姓的妥善安置下來,人心卻沒有辦法穩定下來。

    全旭又召開社區主任們大會,他開門見山的道:“還得記得我們剛剛來來到這裏是什麽樣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