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3/3)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7884更新時間:2023-04-26 16:18:00

    比如飲馬河接近和林,而斡難河更是元太祖鐵木真的發家之地,那是蒙古本部乞顏部的牧馬地,被永樂大帝給犁了一遍。

    永樂年間除第五次北伐,朱棣病逝之外,皆有斬獲,但是越來越小,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草原人太能跑了。WwW.

    大軍出塞,千裏無馬鳴,兩次被打的丟盔棄甲,瓦剌人、韃靼人便慢慢的不再跟大明接戰,兀良哈部臣服大明。

    陳瑛借著說道:“總有人說,太祖文皇帝窮兵黷武,導致了大明民不聊生,國困民乏。”

    “但臣以為,卻並非如此。”

    “五次北伐,太倉通州兩倉一千庫,每次調運不過兩百餘萬石,總共不過一千二百萬石米粱,民夫調運總計一百餘萬次,所耗犒賞銀兩,不過四百餘萬兩,木料、石方、火藥等軍備,折銀不過兩百萬兩。”

    “全部折為金花銀,不過一千二百萬兩白銀,其中有四百萬兩白銀,犒賞三軍,出自內帑。”

    “國朝總計不過消耗國帑八百萬兩。五戰定北,北境安泰四十年。”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鈾緞絹布之色衣,惟恃搶掠而不得。”

    “韃靼人衣用全無,氈裘不奈夏熱,生鍋破壞,百計補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貯水煮肉為食,其瘦餓之形,窮困之態,再無犯邊之能。”

    “自正統四年起,邊方多築城修營堡以防禦瓦剌人、韃靼人擾邊,僅大同府這十年來,僅僅在築城修營堡之事上,消耗鹽引糧草折銀約一百四十萬兩,調動民夫二十餘萬次。”

    “大同、宣府、寧夏、延綏、固安,遼東,六鎮四地,消耗鹽引、糧草折銀逾越千萬白銀,調動民夫超過一百七十萬次。”

    “進攻與防禦,到底何貴何賤,到底是北上伐虜不得擾邊,還是六鎮四地築城,致使民不聊生,國困民乏?”

    “陛下,臣講完了。”

    陳瑛走下了台,留下了思索的軍將們,朱祁鈺今天特意帶了於謙和陳循,自然是讓他們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都說明太祖高皇帝八次北伐,太宗文皇帝五次北伐,若是真的打的國困民乏,還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出塞作戰嗎?

    這可是長達六十餘年的國策!

    大明自建國一直北伐到了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死在北伐親征的路上!

    真的要是北伐的大方向出錯了,那這六十年,窮兵黷武,天下早就生靈塗炭,遍地餓殍了,但是恰恰相反,越打越興旺。

    自宣德年間之後,興文匽武、馬放南山,倒是百姓們日子過得越來越苦,連福建這等一年三熟之地,都生了農民起於阡陌,百萬之眾響應跟從。

    喜寧說老百姓們最奸詐,到底誰逼得他們如此這般的模樣?

    大明對外方略,從進攻轉為防守之後,天下民生反而變得凋零。

    之前朱祁鈺就看到了這本課題本,本來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隻是從漢唐宋的角度考慮。

    這次朱祁鈺讓其再做補充說明,論證北伐到底要花了多少錢,最終得到了什麽樣的成果,防禦又要花多少錢,最終得到了什麽成果。

    才有了這樣的課題本和疑問。

    北伐到底值不值得?

    答案,自然是值得的。

    朱祁鈺將陳瑛的課題本遞給了於謙和陳循,讓他們好好查補,再廷議定策。

    大明對外方略,必須要轉向了,瓦剌人畏威不畏德,不把他們掃庭犁穴,他們是不會長記性的。

    不僅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直到完全勝利為止。

    。您提供大神吾誰與歸的朕就是亡國之君txt下載書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