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174更新時間:2023-04-26 16:18:28

    這些貨物已經非常便宜了,至少宣府什麽價格,貢市就是什麽價格。

    朱純已經被罵的狗血淋頭了,說朱純應該送去太醫院觀察觀察,是不是韃靼人的奸細!

    宣府雖然談不上缺少這些東西,但是也並不寬裕,結果都被拿去販賣,這不是裏通韃靼嗎?

    這不得把朱純辦個通賊的罪?不送去太醫院,觀察觀察這位官老爺到底是不是韃靼人的奸細?

    朱純頂著巨大的壓力,將這些草原急缺的物資,從宣府運到賈家營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吸引草原人把馬匹送到貢市來。

    可惜,草原人的台吉和奴酋,似乎不懂竭澤而漁則無魚的道理。

    百姓對那些閃著光的銀幣,根本沒什麽感觸,他們看到了那些鐵鍋、茶葉、鹽巴的眼睛才是亮的。

    於謙的說法是對的,永樂年間,草原人生計困難,不僅僅是大明的攻伐,其中也有大明製成永樂通寶,被草原人用牲畜換取。

    導致了草原上生活崩潰了。

    朱純指著那些拉著銀幣走了的台吉和奴酋,還有那些看著鹽巴和鐵鍋眷眷不舍的牧民,最後還是放下了手。

    那些拉到賈家營的物資,再送回宣府撲買就是,宣府也不寬裕,也不都是什麽時令之物。

    但是那些走投無路的草原百姓們呢?

    他將所有的見聞寫到了奏疏之中:「韃靼控弦十餘萬,多畜貨貝,稍厭兵,乃徙幕東方,若以物換物,則日滋月息,即令韃靼、吉囊等部落,眾三四十萬。」

    「然草原競奢之風甚囂,徒慕金銀之物,舍本逐末,盛耶?衰耶!」

    朱純十分肯定,韃靼王、台吉、奴酋的隻帶走銀幣,不帶走物資的做法不對。m.X520xs.Com

    按照大皇帝的財經事務理論,貨幣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而銀幣的使用價值近乎等於零,而其本身充當的就是交換價值,這些是決定了銀幣成為一般等價物的原因。

    這不交換的銀幣,就像是沒有農夫耕種的土地一樣,一文不值。

    把銀幣拿走,然後屯在部落裏,等到白毛風來的時候,既不能買煤生火,更不能購置布絹遮風,沒有鐵鍋他們隻能用皮兜著水煮食,沒有鹽巴他們會虛弱無力。

    朱純才會說,舍本逐末,盛耶?衰耶!

    朱純的想法,從邏輯上講,完全是對的,他的道理也是絲毫沒有問題的。

    就像聖賢書上那些勸人向善的道理,的確正確,但是現實總是如此的荒誕,永樂年間的悲劇,似乎要在景泰年間,再次上演。

    舉著聖賢書做事,一事無成,這個道理朱純早就明白了,現在理解更加深刻了幾分。

    朱純站在鎮虜樓上,看著那些百姓,越想越難受,奏疏是寫給皇帝的,那自然是溫文爾雅,但是在賈家營互市,他就完全沒必要遮遮掩掩。

    他對著那群離開的台吉和奴酋,破口大罵:“真不是東西,簡直就是土匪!比土匪還不如呢!哪怕是去青樓呢,多少花點!”

    “花不了多少錢!帶回去點鹽巴和鐵鍋,哪怕是帶點毛氈、麻繩也行啊!”

    “還讓人家老百姓念你們好,就一句話,呸!惡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