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10798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03

    朱祁鈺要把南直隸給拆了。

    這件事本身,在永樂年間就曾經提到過,但是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後,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朱棣遷都的原因十分的複雜。

    朱棣在北衙住久了,不願意在南方住著;有南衙的人越看越是厭惡,不順心;有北方的軍事威脅極為嚴重,不得不北上。

    遷都是既定事實,遷都後的第一個夏天,永樂十九年四月庚子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殿天火焚燒。

    朱棣召集群臣文武。

    這個時候,天人示警的風力立刻開始了。

    先是翰林院侍讀李時勉、侍講鄒緝等人言辭上書,是有地方官獲罪於天,招致天火。

    朱棣下旨讓都察院、吏部天下大計。

    而後是都察院的風憲言官,開始以禦史何忠、徐瑢、鄭惟桓為主,說是不是陛下修北京城,窮盡民力導致天怒?

    這個說法被朱棣采納,朱棣下旨永樂十七年以前拖欠稅糧、課程、鹽課、馬草等項,及十八年被災田地糧草,悉皆蠲免。

    朱棣是可以商量的。

    既然天人感應、回遷南京的風力形成了,朱棣就按著朝臣的意思,監察大計天下百官,蠲免拖欠稅賦等等。

    但是這不是朝臣們要的。

    而且給了朝臣們一個錯覺,那就是朱棣好說話。

    從討論三大殿著火之事,逐漸變成了討論永樂年間施政,是不是有誤。

    比如說屢次北伐,收獲寥寥;比如南下西洋,朝廷用度無數,盡歸內帑是不是有點有傷天和;比如營建北京,民生凋零。

    都察院、翰林院、六科給事中、禮部開始聯合起來!不斷連章上書,逼著朱棣,想讓朱棣下罪己詔。

    陛下啊,你改悔吧!

    皇帝一旦好說話,那朝臣就要騎到皇帝的頭上,肆意妄為。

    禮部主事蕭儀上書:「遷都後諸事不便,且棄絕皇脈於孝陵,有違天意。」

    朱棣人老耳順,聽不得難聽話,直接下旨賜死了蕭儀,開始了對朝堂的高壓梳理。

    永樂二十一年七月,朱棣廷議拆借南直隸,反對的聲音很大。

    因為朱棣當時認為回遷南京的風力,來自於南直隸龐大到極點的地域,而且極為富碩,他們形成了一種成體係的合力。

    但是朱棣的拆分南直隸的動作,並沒有貫徹下去。

    回遷的風力也很大,大明定都南京應天府已經數十年,定都北京才剛剛一年有餘。

    朱棣本來打算限定科舉人數,調任地方官員,調整六部尚書等等手段,推行自己的政令。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龍馭上賓。

    朱高熾登基,開始了回遷南京之事的準備。

    朱高熾首先收回了北京京官的所有印綬,重新刻製,北京禮部尚書胡濙的印綬變成了:北京行在禮部尚書。

    而後朱高熾開始收回五城兵馬司的巡夜火牌,加“行在”二字再放。

    還都大戲,正式拉開。

    但是朱高熾的身體不太好,在位一年病逝,這還都之事,不了了之。

    隨後朱瞻基登基之後,再次收回印綬,恢複了永樂舊製。

    朱棣認為還都風力起於南直隸,這不是空口白話,比如徐有貞、俞士悅他們把自己的家眷就送往了南京,並且力主南遷。

    大明的南北之爭,從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大案始、到永樂十九年的遷都之事,再到土木堡之變後的黨爭,一直持續到了齊楚浙東林黨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