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788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12

    “最初的抽分法是十抽三,百姓嗟怨,高皇帝愛民,將十抽三降低到了六分。”

    從30%的抽分實物稅,降低到了6%的稅務。

    朱元璋這麽做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漁船也是如此征稅,十抽三,對漁民而言,實在是太重了,所以定為了六分。WwW.

    “洪武三年,興化衛指揮李興、李春私自派人外出經商,高皇帝亦未曾降罪。”

    “洪武元年,昌國州(即舟山)蘭秀山逆賊,得到一枚元朝的行樞密院印,利用這枚印信聚眾起事,襲擊官軍,並且從昌國州渡海,攻入了象山縣。明太祖派官兵將其擊敗。”

    “洪武五年,太祖高皇帝下詔,將方國珍餘部以及舟山群島上蘭秀山的居民籍編為軍,一共得到了十一萬一千人徙陝西。”

    “自此大明才將海禁納入國法之中,自此假倭寇、海商等人才變成了天朝棄民。”

    胡濙手有些顫抖的說道:“洪武五年啊。”

    洪武五年,大明嶺北之戰慘淡而歸,軍事冒險失敗之後,是需要付出極為沉重的代價,這個代價很多,海禁也是如此。

    洪武五年,遷徙方國珍餘部,十一萬人至陝西,實施海禁。

    嶺北之恥辱,一直到了捕魚兒海之戰後才洗刷,而之後,大明朝就太多的事兒了,太子朱標薨世,藍玉案等等大案要案。

    海禁之事,反而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陛下,自洪武五年遷民之後,海外棄民,在國法之上,便不再是大明人了。”胡濙講明白了當初為什麽會有海外棄民之事。

    將假倭寇、海盜、海商盡數歸為海外棄民,這是當初軍事冒險帶來的苦果,也是必須要承擔的苦果。

    這一點和蘇太宗的新經濟政策很像。

    1919至1921年的蘇波戰爭中,本來大獲全勝的蘇俄,在獲得巨大勝利之後,開始軍事冒險。

    蘇波戰爭的第一階段是反入侵作戰,士氣高昂,第二階段則由反入侵變為了「解放」波蘭,士氣低迷。

    最終華沙城外,蘇軍傷亡、被俘多達15萬人,明斯克之戰,蘇軍又有約10萬人被俘。

    最終蘇太祖隻能由戰時經濟政策,不得不轉變為了新經濟政策。

    明太祖也是如此,嶺北戰敗的消息傳來之後,人心惶惶,對待海洋積極、開放、包容的高皇帝,隻能轉為了保守,封禁和嚴苛。

    朱祁鈺明白了胡濙的意思,海外棄民是不是大明的臣民?這是個曆史遺留的問題。

    在明初海外棄民同樣都是大明臣工,在洪武五年之後,海外棄民便不是了。

    “有困難嗎?”朱祁鈺詢問道。

    胡濙笑著說道:“這有何難?”

    朱祁鈺問的是這些人,再納入大明的管理範圍之內,將大明律法的執法權擴充到海外棄民的身上,有沒有禮法上的困難,如果有,應當如何克服。

    畢竟是違背了祖製。

    但是胡濙說,有什麽難的地方嗎?

    太祖高皇帝吳元年起,那麽多鼓勵海貿,並且為大明百姓做主的案例,隻需要拿出幾例來就是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