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眾,冤魂何以慰藉!(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786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20

    “再送馬鞍廠,挖一年的煤吧,也讓他們嚐嚐這個窮民苦力的滋味兒。”

    革除功名,是祖宗之法。

    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叫稟生,又稱廩膳生。

    大明的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每月給稟米六鬥,也是有特權的,見官不跪,就是秀才裏那群拔尖的人。

    朱祁鈺這個打擊麵不可謂不廣,參與萬言書之人,連秀才的名頭都不給。

    大明的廩膳生是有人數規定的,府衙是四十人,州學是三十人,縣學是二十人,大明三條腿的蛤蟆,真的不太好找,但是兩條腿讀書的人有的是。

    既然他們參與這等事,朱祁鈺直接將他們的功名給革除了。

    大明朝給他們俸祿,每月六鬥,真的不算少了,陶淵明說不為五鬥米折腰,大明每月給秀才六鬥米,他們就這麽對待大明朝的俸祿。

    為謀害大明利益的人說話。

    革除功名,永不敘用,一年苦役,如果繼續胡言亂語,那朱祁鈺就隻能把他們的腦袋摘下了,物理禁言了。

    事實上,即便是將打擊麵擴大到秀才這一類,他們被革除了功名,即便是去了馬鞍廠、江淮廠,服完苦役之後,依舊會活得很好。

    因為他們讀書識字,知識也是一個人固定資財的一部分,他們即便是在馬鞍廠、江淮廠服苦役,兩廠總辦、會辦,也隻是讓他們象征的做點活兒。

    而後會安排他們教書,甚至成為技術人才。

    服完苦役,他們也不會過得很差,因為大明有很多的私塾,他們最起碼可以教書謀生。

    不會像窮民苦力,營無生計,行賈輳集之區,百貨灌輸之地,肩挑背負,租得陋舍蔽體,黧瘦疾苦。

    朱祁鈺被罵的多了,都被罵了多少次亡國之君了,但是他其實不是很在乎這些人的話,就是當樂子看。

    真正惹怒朱祁鈺下狠手,把他們扔去苦役的原因,是他們這萬言書裏的一段話,謂曰:「若複有人慳貪業故,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黧瘦衰蔽,人所惡賤。」

    萬言書中,這群讀書人,瞧不起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的窮民,因為這些人沒有禮儀,他們說衣不遮體,食不續命,是個人都會厭惡。

    在享受了勞動成果之後,還要怒罵勞動者不懂禮儀,不是人,那就讓他們勞動試試。

    大明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士人這兩個字,在他們的理解之中,似乎是變成了一種類似哈利波特裏的巫師,而大明的百姓在他們眼裏都是麻瓜。

    士的精神,被他們曲解為了一種優越,這種優越不可剝奪,而且他們認為這種優越不能用財富和努力去衡量。

    因為他們這些士子認為,是他們給了大明的安全感。

    朱祁鈺不能理解他們這種思維,就像他不能理解朱祁鎮的那句朕與凡殊的思維。

    執掌朝廷公器,受到萬民供養,就應該回報萬民,製定鬥權印義去分配社會財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