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書(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834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27

    “如果沒有一個百姓耕種,那麽百姓都變成了饑民,如果沒有一個女子織造,那麽百姓必然變成寒民。”

    “土地還在,火麻棉也在,但是百姓卻饑寒交迫,必然起於阡陌,沸反盈天。”

    “是所謂勞為財源,不勞而無財也。”

    朱祁鈺愣了許久,他的觀點,居然可以和管子在宇宙的尺度中交相輝映…

    他忽然開口說道:“這難不成是胡濙注解的?”

    於謙點頭,陛下果然猜到了,這一句,的確是胡濙注解的,並且寫在了邸報社論的最前麵。

    朱祁鈺恍然大悟的說道:“所以,胡尚書為了大明朝不脫軌禮法,煞費苦心啊,攤上朕這麽個折騰的皇帝,他隻能去窮經皓首了。”

    於謙悶著笑說道::“國之大事,在戎在祀。”

    這段勞為財源,不勞而無財的注解,顯然是有些咬文嚼字了,但是這麽解釋又解釋的通順。

    於謙猶豫的說道:“陛下還記得臣和陛下論倉廩實則知禮節嗎?”m.X520xs.Com

    朱祁鈺十分確認的點頭說道:“朕記得當時聊了個半截兒,袁彬、嶽謙和季鐸三人抓著喜寧回京了。”

    “是的。”於謙俯首說道:“陛下,這其實是四句話,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山至數》曰:散振不資者,仁義也。”

    “義基於利。”

    於謙這段話說的很小心,聲音也很低,但是他的話卻是如此的堅定。

    朱祁鈺理解於謙為何如此小心,因為在儒教三才五倫八德的禮法之中,儒家把仁義看的高於一切,義高於利,而不是義基於利。

    而於謙把《管子》推到了皇帝的麵前,大聲的說:仁義基於經濟利益,仁義這種東西,並不是以道德原則的規定為內容,而是某種物質利益的實現。

    散振不資者,仁義也。

    散振:救濟人而分發財物。不資者:黔首寡民,沒有資產的人。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均貧富,散振不資,才是朝廷最大的仁義。

    救濟黔首寡民,沒有資產的人,讓他們勞有所獲,勞有所得,才是最大的仁義。

    於謙放出了一個名叫《管子》的幽靈,徘徊在了大明的這片土地上。

    但是朱祁鈺看著手中《管子集校》那些一起注釋的人,這不是於謙一個人的決定,而是所有朝中重臣們共同的決定。

    隨著財經事務的改革,大明慢慢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擺在朝臣們麵前的就兩條路。

    一條路:為陛下灑水洗地鋪路,陛下高,陛下對,陛下又高又對。

    第二條路,所有人緊密的聯合在一起,錘殺司機,把司機踹下車。

    但是第二條路首先副駕駛的於謙就不同意,還有司機防護欄,陛下還穿著明光甲,怎麽錘殺?

    而且,第二條路,已經有人走過了,南衙造反整的跟開玩笑一樣,哄堂大笑。

    反抗不了,隻能灑水洗地鋪路,好好享受享受了。

    而且陛下這條路,也不算差,朝廷有錢了,俸祿發足了,站著把官給當了,也挺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