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202更新時間:2023-04-26 16:19:40

    “如果說泰西是典型的家族製,那麽大明就是宗族製和科層製管理並行的狀態。”朱祁鈺點頭說道。

    宗族是基於祖先崇拜而緊密團結在一起,任何家譜,翻動一下,就會有曆代名人,當然就跟倭寇裏沒有倭寇一樣,家譜裏的曆代名人,究竟有沒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攀上了親戚。

    類似的行為還有匈奴人劉淵建立漢趙,追封劉禪,就是那個扶不起的阿鬥劉禪為祖宗。

    家族製是基於家長獨攬權柄而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宗族製和家族製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大明強調子的義務,也就是孝,羅馬強調父也就是家長權,最終走向了宗族製和家族製兩種不同的脈絡。

    “是的。”胡濙振聲說道:“所以,陛下,雖然把一切問題追溯到宗族上,有些欠妥,但是大部分問題的源頭的確是宗族。”

    朱祁鈺點頭說道:“嗯,有道理。”

    從一個大視角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大明的權力構成,是兩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是自上而下的皇權,而一方麵是自下而上的縉紳把持的宗族鄉權,二者平行運作,互相作用。

    縉紳們搖旗呐喊,要求皇帝「無為垂拱而天下治」就是在保障自己的宗族鄉權。

    皇權是依托於科層製的官吏實現統治,但是這些官吏本身是縉紳的一部分,出自於縉紳,所以皇威不振,各種妖魔鬼怪,群魔亂舞就沒什麽奇怪的了。

    宗族製和科層製,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互惠的,是彼此寄生的,雖然有對立,但是也有合作。

    胡濙的這個視角,非常有趣。

    當尼古勞茲帶著幾千卷的書來到了大明,中西方的文化開始交流的時候,胡濙首先就看到了禮法,從根子上,找到了社會模式運行的不同。

    羅馬在探索的路上,其實也經曆過科層製和家族製的探索,也非單純的家族製,但是父權始終淩駕於法權,所以他們需要宗教,而且需要一神教,然後權力和神權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

    但是大明朝是宗族製和科層製並行,就出現了反複拉扯的情況。

    胡濙站了起來,情緒有些激動的說道:“班固《漢書》曰:大率十裏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皆秦製也。”

    “秦製為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連坐。”

    “秦漢都是十家編成一什,五家編成一伍,互相監視檢舉,一家犯法,十家連帶治罪。”

    “《唐律疏義》曰:裏正之等,親管百姓,既同裏閈閈,多相諳委。裏正、坊正,職在驅催。按比戶口,課植農桑,檢察非違,催驅賦役。”

    “唐為百戶為裏,五裏為鄉。四家為鄰,五家為保。在邑居者為坊,在田野者為村。”

    “《唐六典》有載:製、敕、冊、令、教、符。尚書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皆曰符。符下縣,縣帖鄉,分付裏正。”

    朱祁鈺明白胡濙想要表達的意思,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

    秦漢唐都有嚴密的基層組織,商鞅的搞出了什伍連坐法,秦漢都是如此,而且連坐處罰。

    而唐朝是裏鄉法,百戶為一裏,五裏為一鄉。

    唐有六種公文,其中的符就是專門下到縣裏,縣裏出貼給鄉長、裏正、村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