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47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18

    “滿口仁義道德,用到的時候,卻是一個人影都看不到,若是踴躍,朕何須憂心。”

    “不能為君分憂,讀再多的聖賢書,又有何用呢?”

    眾多臣子沉默不語,陛下說的是實情,這也是陛下為何對文人常懷警醒的原因。

    這到雲貴川黔蒙邊方任教,也不是什麽掉腦袋的事兒,就是吃點苦,稍微吃點苦就叫苦連天。

    夜不收幹的是掉腦袋的斥候之事,三千夜不收每次都能收到上萬餘人報名,沒點本事還進不了夜不收。

    能怪皇帝對酸腐文人有偏見?不給這些酸腐文人機會?

    真的是他們自己不爭氣。

    朱祁鈺不是沒辦法,但是正如於謙所言,這幫人下了鄉,真的有可能敗壞大明的根基,搖唇鼓舌,弄的大明一地雞毛。

    “陛下,關於韃靼人丁,也是需要登記造冊,臣以為,是不是讓他們改為漢姓?”胡濙開口打破了這份寂靜,讀書人就這個模樣,若是給稟米還是不肯去,那就隻能按著陛下說的法子,暫停科舉了。

    胡濙提到了王化韃靼的另外一個重要的事兒,改名換姓。

    “那先給孛兒隻斤氏改個漢姓吧,就改元姓吧。”朱祁鈺忽然想起了奧斯曼王國的那個康姓使者,改姓這種事,大唐就做過一次,效果極佳,到了大明依舊有昭武九姓之人。

    胡濙拿出了一本奏疏,給孛兒隻斤氏下麵填了一個元字,然後將奏疏遞給了興安說道:“臣給韃靼諸部八盟定了十六個姓氏,還請陛下朱批。”

    胡濙常懷恭順之心,給孛兒隻斤氏改姓,那隻能陛下來,他要是提前寫上,那是僭越。

    胡濙既然提議,自然是有所準備,韃靼人平日裏叫什麽,那不歸朝廷管,但是在大明他們隻有漢姓漢名。

    朱祁鈺拿過來看了看,朱批了胡濙的奏疏,胡濙從來不說廢話,說幹就幹。

    “景泰十六姓。”朱祁鈺看了片刻將奏疏還給了胡濙。

    蒙古文是表音文字,確切的說,隻有發音,這會引起極大的不便。

    朱祁鈺就知道,後世的日、韓、朝、越等國,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去漢字化,就是將漢字拚音化。

    這種簡化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那就是重名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韓國的身份證上,必須標注漢字姓名進行區分,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是有很多的韓國人在致力於恢複漢學教育,因為表音文字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當然韓國人把漢學讀作韓學,把漢字說成韓字,是韓國人特有的倔強和不要臉。

    改名換姓並不是什麽小事,不過也不是什麽難事,這一代人可能很難接受,但是三五代之後,那冗長而含糊的表音文字的名字,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不見。

    這也是大明王化之路的一部分。

    “說到哪兒了,我們繼續。”朱祁鈺將奏疏遞給了興安,繼續討論。

    穀僼關於韃靼王化的議論還在進行,一直到了將近中午的時候,朱祁鈺才停下了關於韃靼王化的討論。

    朱祁鈺看著厚重的備忘錄說道:“讓脫脫不花那個大兒子脫古入京來,日後事涉韃靼之事,也給脫古一份,讓他上個奏疏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