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176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25

    兩宋兩次失天下,原因很多,但是和這官富民窮有極大的關係,官府朘剝過甚,最終失道天下。

    朘剝必然存在,因為階級永存,如何打通階級之間的上升通道,如何協調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讓這種矛盾不至於失控,是朝廷的存在的前提。

    從景泰四年到景泰七年,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孫炳福不僅讓各地的寶源局轉虧為盈,甚至結餘超過了曆年正賦折銀,朱祁鈺怎麽可能睡得著。

    於謙有些奇怪的問道:“度支部戶部郎中王祜、內帑太監林繡等人的計省,賬盤明白了嗎?這些錢到底哪裏來的?”

    朱祁鈺看著於謙頗為無奈的說道:“賬本上無懈可擊,這才是讓朕憂心的一點。”

    “現在各地寶源局掌控的資產都在賬本上。”

    大明將近九成的桐園、桐油作坊、桐油分銷;

    大明除了官廠以外,將近七成的造船廠、煤炸廠、糧行;

    大明除官辦織造局之外,將近六成的絲綢行;

    南衙十四府將近五成的棉紡、錦織、屠宰、肉肆、海味、醬料、花果、宮粉、成衣、藥肆、紮作、棺木、故舊、陶土、鼓樂、皮革等等行當,都在這些寶源局的賬目之下。

    寶源局在這幾年的時間裏,仔細的遴選項目,經過部議確定,進行投資換取回報,在投資之後,寶源局的幹事會對整個項目進行全盤梳理,並且涉及到了具體的管理之中。

    寶源局取得了許多成功的項目,其中孫炳福親自負責的有桐油、造船廠、絲綢行棉紡行等等。

    在孫炳福的奏疏中,在景泰八年交賬中,可以上交大約五百餘萬的利潤,而且這個增速將會在五年內達到千萬,此後以每年一成左右的速度增長。

    大明現在每年流入的銀兩大約為兩百萬兩,主要來源於倭國和婆羅洲,流入銀兩根本滿足不了寶源局的胃口,民間財富在快速集中到寶源局之中。

    而且寶源局還在進行大規模的吸儲,這種吸儲隨著利息承兌,備受各地商賈的信任。

    “皇叔曾經在邸報的次版上,寫過一份關於利柄論的社論,朕看過並且準刊,孫炳福就是利柄論的踐行者。”朱祁鈺對孫炳福的行為進行了定性。

    通過寶源局對大明各行各業進行投資,是朱祁鈺讓寶源局吸儲後做的事。

    他本來以為孫炳福會慢慢做,至少數年之後才會有成效,但是孫炳福隻用兩年多的時間,就做到了。

    投資財政獲利頗豐,公共財政,與百姓息息相關的路政、教育、醫療等等行業,都可以加大投入,這自然是好事。

    於謙不明所以的問道:“陛下,《荀子·君道》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錢貨隻要用得好,大明的銀錢就如同溝渠中的清流,源源不斷,何來憂慮?”

    大明眼下的幾大工程,靖安的水利、河南開封的治理黃河、雲貴川黔疏浚烏江、涉及數省的二十萬裏水路、四十萬裏道路硬化、官廠營建等等,都會把這些銀幣花出去,最後到百姓的手中。

    這是大明財經事務的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大明內循環的初步形成,為何陛下要如何憂心。

    寶源局發展速度之快,讓朱祁鈺頗為擔憂,他很擔心孫炳福在竭澤而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