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1044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30

    主要是沒什麽好反對的。

    當年天下初定,太祖高皇帝廢了官辦廠改為征課,是為了休養生息,但是煤鐵征課從來沒征明白過,累年減少不說,而且不利大明。

    官辦廠是大明利柄改製的重要實踐,不僅僅有利朝堂,更利大明,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

    匠官的出現,是必然,而且匠官仕工部,不涉其他五部,也是默認的規矩。

    “準。”朱祁鈺看沒人反對,自然是順水推舟。

    胡濙作為禮部尚書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有事啟奏,順天府鄉試,翰林院翰林劉儼、黃諫為考官。榜揭,陳循之子陳瑛、王文之子王倫皆不中。”

    “陳循?是朕知道的那個陳循嗎?”朱祁鈺有些奇怪的說道。

    自從陳循上次儒袍上殿,被胡濙舌戰群儒之後,陳循罷黜不用至今,今天忽然又聽到了這個名字。

    陳循曾經是景泰元年到景泰四年的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

    “是。”胡濙義憤填膺的說道:“陳循搖唇鼓舌,構考官劉儼、黃諫等人校閱不公,請循洪武年間,高皇帝治劉三吾等罪之並重新開科考試例,其議洶洶。”

    劉三吾就是洪武三十年,大明南北榜大案的主考官,那年所有進士及第隻有南人沒有北人,太祖高皇帝大怒,重開科舉。

    “重開科舉,他陳循好大的麵子!”朱祁鈺一甩袖子看向了王文。

    王文之王倫也未中舉,胡濙向來不是無的放矢之人,顯而易見,這件事王文也沒少用力氣。

    王文還未開口,謹身殿大學士高穀出列俯首說道:“陛下,重開科舉,無稽之談,大臣子弟與寒士奔進已不可取,況且他們又不安於義命,竟然欲借此加罪於考官?”

    “六部尚書、文淵閣學士,因有恩蔭不科不舉,乃我朝慣例,王文,你好大的威風!”

    胡濙的兩個兒子都是恩蔭,胡長祥現在在太醫院做事,是賤業,朝中知道的沒幾個。

    大臣子嗣不曾參加科舉考試,大臣子嗣止恩蔭吃俸祿,是大明官場的慣例。

    陳循的兒子參加科舉還好,畢竟已經下野,可是王文兒子參加科舉,的確是犯了忌諱。

    禮科給事中張寧出列,朗聲說道:“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借問爾與吾,如何不自愧。”

    “宋朝範質為相,其從子求奏遷秩,範質作詩戒之,以此比之陳循、王文,賢不肖何如?”

    張寧開場念了首詩,是宋朝宰相範質寫的《誡兒侄八百字》,這四句就是規勸子侄不要參加科舉,堵塞寒門子弟的路。

    多少人看著呢,中舉了是齷齪,不中舉是無能,求升遷是裙帶,憑本事升遷,也是裙帶,若是有人問他,他如何不慚愧?

    張寧借著這首詩,罵陳循、王文,不賢不孝。

    高穀得理不饒人,繼續高聲說道:“順天府應試者千八百餘人,而中式者一百三十五人。倘一概援例幹進,豈不敗壞科舉之製?請治陳循、王文之罪。”

    朱祁鈺再次看向了王文,按照他對王文的了解,王文應該沒有這麽糊塗才是。

    王文出列頗為慚愧的說道:“我兒參加科舉,臣實不知,教子無方,臣有罪。”

    王文擦了擦額頭的汗,他兒子王倫和陳循的兒子陳瑛是好友,陳瑛鼓噪兒子參加科舉,鄉試的官員哪裏敢得罪當朝閣老,這件事就這麽發生了。

    王文知道後大怒,去求助於謙,於謙閉門不見,去求高穀,高穀怒斥,當殿彈劾了王文。

    王文掙紮不得,索性直接說了原因。

    “罰俸一年,官降三級,以儆效尤。”朱祁鈺想了想下了處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