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57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37

    於謙是百官之首,武清侯不在京師,陳懋是大明武勳方麵扛鼎之人。

    於謙和陳懋聯袂而來,本就到了黃昏,於謙和陳懋要來講筵,索性就放在了一起。

    胡濙等人到齊了,腹稿也打好了,他其實想了很久很久。

    “聞帝王之治天下,有大本,有急務。”

    “本,正心修身,建極以為億兆臣民之表率者,圖治之大本也。”

    “務,審幾度勢,更化宜民者,教養四方六合八荒,救時之急務也。”

    “現今大本雖立,而不能更化以善治,譬之琴瑟不調,不解而更張之,不可鼓也。”

    胡濙寫了六十年奏疏,張口就來,朱祁鈺咂了咂胡濙的話,一個皇帝的本職工作,分為大本和急務,確實如此。

    胡濙的聲音陡然高了許多,朗聲說道:“恭惟我皇上,踐祚以來,正身修德,講學勤政,惓惓以敬天法祖為心,以節財愛民為務,圖治之大本,即以立矣。”

    馬屁,朱祁鈺選擇性的無視。

    胡濙畫風一轉,表情有些悲痛的說道:“今上謂臣曰:大明當以何亡,臣惶恐言五事,一曰:宗室驕恣;二曰:庶官疾曠;三曰:吏治因循;四曰:武備鬆弛;五曰:財用大虧。”

    “臣聞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觀瞻…”

    胡濙一共談到了五個問題。

    宗室靡費過重,在正統年間,每年宗室供養就占據了大明財政收入的三成之多,而大明軍備一年不過兩成。

    如此靡費,是和當年立國之初,天下凋零疲憊,為了天下歸心,朱元璋不得不派自己的子嗣,鎮守四方,謂曰藩籬。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是靖難之後,對宗室子弟防範亦密,先奪軍權,再設藩禁,各藩王失去了藩籬的作用,再讓各種親王郡王出京鎮守已經失去了意義。

    自景泰四年起,天下宗室遷王府入京以來,這個問題得到了部分的緩解,但是力度依舊不夠。

    第二個問題,人才和任用問題,胡濙縱橫官場數十載,活得久見得多,德不配位,名不副實,才高難就之事,數不勝數。

    李賢、王翱、李燧這些人的經曆是大明朝堂的一個縮影,在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上,比如非翰林不入閣的規矩,就是典型的肉食者鄙的政令。

    胡濙簡明扼要引用《韓非子》中的【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在胡濙看來,庶弁將立功賞罰分明和進士出任州部同樣重要。

    第三個問題,則是老生常談的吏治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朱祁鈺不是沒下功夫,《憲綱事類》九十六條,禦史犯法罪加三等;

    考成法逼反了南衙陰謀家,朱祁鈺也要推行;

    反腐抓貪,甚至專設反腐廳,用行政打壓貪腐之風。

    雖然已經頗有成效,但仍然存在【考課不嚴,名實不核】的問題。

    大明的監察製度仍然是大明木桶最低的那一塊板。

    胡濙一針見血的指出,大明的都察院名不副實,若是都察院再這麽名存實亡,追求清譽而枉顧本務,陛下應當大刀闊斧的直接裁撤另設。

    朱祁鈺給了都察院很多次機會,先是王文,而後是陳鎰,現如今是賀章,都察院如此頻繁的更換總憲,就在給都察院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