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誌》(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1000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37

    各地巡撫、鎮守、地方三司、各府知府、知縣事、糧官等等,在官道驛路上走的時候,如同土匪過境,甚至比土匪更甚。

    比如一地巡撫至地方巡查,按照當下大明風氣,至少要迎來送往三五十裏,像巡撫、鎮守、地方三司,至少要百裏出迎。

    驛站、地方官還要準備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伺候,最後走的時候還得封厚厚的路資盤纏,聊表寸心。

    到底有多厚,最少都是千兩打底。

    這些個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路資盤纏,百分之百民脂民膏。

    賀章找了一件很麻煩的事兒,這件事很難辦,但若是能辦好了,的確能夠肅清都察院風氣,那大明的吏治可以再上一層樓。

    朱祁鈺對賀章也很有信心,此人有手段、有心計、有能力,而且還能用到正地方。

    “臣謝陛下隆恩。”賀章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看著胸前的金色奇功牌,這是他用功績換來的,而不是靠手臂,他挺直了腰板。

    都察院既然到了他手裏,他絕對不會讓這幫蟲豸再這麽無所事事下去!

    朱祁鈺並沒有怪罪賀章之前作為意見領袖,借著華夷之辯興風作浪,政見不合罷了,上諫,這本就是都察院的職責,而且是很多朝臣、大明百姓的樸實的觀點。

    公車上書,疏通言路本就是都察院的本職工作,賀章若是連這種程度的意見都不敢表達,這總憲的位置他也不配坐。

    “臣有本啟奏。”都察院監察禦史倪敬、盛昶、杜宥、黃讓、羅俊、汪清等六人站了出來,倪敬朗聲說道:“府庫之財不宜無故賜予,遊觀之事不宜非時而行。”

    朱祁鈺打眼望去,這幾位監察禦史都是朝中清流,這兩句說的很好,不隨便賜予財物,出遊玩樂之事,不能非時而行,總不能中秋節不賞月去踏青不是?

    清流總是如此,說著一些看似有道理把皇帝當傻子的廢話。

    朱祁鈺耐著性子聽著這五位禦史的嘮叨。

    倪敬繼續俯首說道:“往日以齋僧,屢出帑金易米,不知櫛風沐雨之邊卒,趨事急公之貧民,又何以賑濟?”

    “近又作龍舟、造燕室、設燈市,營繕日增,嬉遊不少,此非養聖躬之道。”

    這是指責朱祁鈺清明、重陽、中秋大肆操辦,花費過多。

    朱祁鈺有些不耐煩,他花的內帑的錢,國帑的錢他一分都沒動過,花自己的錢,讓百姓熱熱鬧鬧的過中秋,這也有錯了?

    又沒吃他們家的大米!

    倪敬繼續朗聲說道:“臣乞請罷桑門之供,輟宴佚之娛,止興作之役,寬直臣之囚,此亦百昭聖德之為!”

    大明的奏疏的確都是文言文,大明的奏疏甚至連個句號、逗號都沒有。

    因為那是公文,公文必然有其嚴肅性,朱祁鈺推廣俗文俗字,但是從來沒有要求公文用俗字俗文。

    但是大明非公文的奏對,基本都是俗文俗字,隻有這些個清流,喜歡這麽咬文嚼字。

    桑門,其實就是佛道僧侶道士,停桑門之供,就是停止給僧侶道士銀錢,把這些錢用到賑濟災民和正事身上。

    朱祁鈺把正統年間,大隆興寺的國師楊禪師,趕到了漠北感化瓦剌去了,又把大隆興寺整個翻蓋成了現在的五堂之地。

    停桑門之供,並無不可。

    至於宴佚之娛,朱祁鈺天天忙得腳打後腦勺,哪有什麽娛樂,他搞了個大燈會讓百姓熱鬧,他自己都沒去看一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