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四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96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52

    正統七年,家境不算殷實的裴綸,不得不在監利縣謀了個差事過活,他做了縣誌編纂。

    這是一個不入流的文吏,算不上官身。

    正統九年,楊士奇失勢,朝中風雲變化,作為知名的違逆權臣的代表人物,裴綸回到了京師,再入翰林院做了翰林編纂。

    一個探花及第的第一甲進士,會試的主考官,跑到家鄉的縣衙做不入流的縣誌編纂,裴綸這經曆自然算是大起大落。

    按理來說,裴綸應當是改悔了!

    但是回朝之後的裴綸,作為禦史言官,清流中的中流砥柱,他的第一炮就瞄準了宮中巨蠹—王振!

    一篇‘親賢臣,遠小人’的奏疏可謂是蕩氣回腸,從東漢末年十常侍開始引經據典,再到大明高皇帝在皇宮樹立‘宦官不得幹政’鐵牌為援引,大肆抨擊司禮監太監王振擅權,僭越神器。

    這篇雄文的另外一名主筆,翰林院講筵侍講學士劉球,被捕下獄,在獄中被杖斃而死。

    裴綸因為名聲顯赫的緣故,不好明麵上下手,但是裴綸也難免兔死狐悲,也不敢再得罪王振了。

    裴綸如此做官,在景泰年間,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他在正統年間如此做官,自然是把自己官運給堵了。

    “景宜治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短短數年,再無響馬之害。”

    “山東地麵民風斐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於某佩服!”於謙見裴綸也沒擺出他少保的架子,先是寒暄了一陣。

    景宜是裴綸的字,畢竟是同榜,雖然不在一個賽道上,但是於謙和裴綸都得罪過楊士奇,也都得罪過王振。

    裴綸這七年來,在山東幹的很不錯,上任山東後,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響馬,山東響馬甲天下,乃是山東特色流匪,被裴綸聯合密州市舶司京營給清剿的一幹二淨。

    剿匪是個麻煩活兒,這裏麵要甄別到底是逼良為娼,逼上梁山的普通百姓,還是無惡不作、打家劫舍的惡匪。

    這裏麵最精細的活兒,莫要屬勸人下山了。

    裴綸雖然有仰仗密州駐紮京營的因素在,但是能把人勸下山,的確是裴綸的本事。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裴綸第二件事,是安民生。

    裴綸借著孔府大案的餘威,山東布政司和按察司聯手,開始對山東地方的貪腐問題進行查處。

    朝廷查抄孔府田畝,山東官府手中的官田變多,能做的事也更多,裴綸沒有把這些變成自己的私田,而是仿照農莊法,集體耕種,收納流民,成果不菲。

    裴綸圍繞密州市舶司、膠州灣,發展經營山東配套產業,發展極為迅速,密州市舶司從一個十萬多的小城,逐漸變成了萬國來貿的百萬人口的大城。

    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所以才有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於謙對裴綸的認知是直氣勁節。

    朝堂清朗,有他裴綸的容身之地,若是朝堂昏暗,這樣的人在朝堂為官,可謂是步步驚心。

    裴綸很擅長經營,山東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就像是徐有貞一樣,裴綸不擅長站隊,不擅長朝堂狗鬥,在地方做地方官,卻能安土牧民。

    於謙對裴綸的認知非常準確。

    在原來的曆史線裏,景泰八年三月份時,裴綸已經死了,被氣死的。

    景泰八年一月,明英宗朱祁鎮從南宮複辟。

    裴綸二月聞訊,大悲極怒,積憤成疾,又束手無策,不久之後便撒手人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