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七十三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1034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0:59

    朱祁鈺說起了大宋朝的王安石。

    王安石在兩宋的評價極差,到了大明的評價也好不到哪裏去,在大宋批評家眼中,王安石和王莽、賈似道屬於一個級別,都是【持寵養交,寖成大弊,擾民致亂,天下困頓。】

    儒以稽古,酌時斯正。

    儒學士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先看看他是不是離經叛道,如果是,他做什麽事,都是錯的。

    這大約就是儒學的基本正確——崇古。

    崇古給儒學帶來了兩個必然,必然迂腐,必然落後。

    時代在變,局勢在變,生產力在變,生產關係也在變,不分青紅皂白的崇古,必然迂腐,必然落後。

    於謙倒是知道陛下到底在問什麽,他想了片刻,笑著說道:“那是因為王文公變法失敗了,若是成了,安有腐儒譏諷?”

    “皆因王文公新法並無大行天下。”

    王安石的變法,失敗的原因,其實朱祁鈺和於謙都心知肚明,倍之二字可以概括。

    以青苗法為例,青苗法是用備荒的常平倉和廣惠倉的錢穀為本錢,每年兩期,在正月和五月,按照自願原則,低息借給農民,幫助農民度過黃青不接的同時,朝廷獲得利錢。

    但是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小意外。

    兩期借貸,年息共計二分(20%),但是地方執行的時候,變成了每期息二分,也就是兩期借貸十石,本息十四石。

    如此昂貴的利息,百姓們自然不想借貸,這比驢打滾還要多一分利。

    百姓不借?不借不行,你甭管是什麽條件,都要一體借貸,全都要借!不借就派人去家裏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手段盡出,就是要強按牛喝水,就是要讓你借錢買…

    這自願原則,也變成了被自願。

    這一套倍之的組合拳打下去,大宋幾乎人人負債,而且利息高達四分,時間稍長就達到了六分!

    百姓們還不上錢怎麽辦?

    造反。

    兩宋的民變,自從青苗法之後,從一年一次,陡升為了一年十次,走投無路的百姓,隻好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向鄉紳借糧求生了。

    民變沸騰,兩宋平叛,也隻能以詔安為主。

    王安石的變法失敗,自然是因為宋神宗一命嗚呼,導致了人亡政息,但即便是宋神宗能多挺十年,這青苗法也無法再進行下去了。

    朱祁鈺對王安石變法倒是有些研究,無論是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最後都變成了壓在百姓身上的沉重枷鎖。

    百姓苦不堪言。

    他將自己所了解的內容,和於謙說了一遍。

    “陛下所知,亦臣所知,臣沒有什麽要補充的了。”於謙聽完了陛下的話,想了很久,才十分鄭重的說道。

    陛下站在了一個置身事外的角度,不帶一絲偏見或者認同的論述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說的很全麵了,沒什麽必須要補充的內容了。

    “所以,朕發現了,大明的官吏們其實不怕新政,相反他們非常期盼著有新政,因為無論什麽新政,他們都可以把這些政策,變成發財的法門。”朱祁鈺頗為認真的說道:“論生財有道,朕自愧弗如。”

    “然也。”於謙再次讚同,並且補了一句:“陛下聖明。”

    “哪裏聖明?”朱祁鈺笑了下,不甚在意的說道,他也就是隨口一說,其實在思考著其他的問題。

    於謙立刻說道:“《春秋繁露》曰: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晉文公九年十二月晉文公薨,公子歡即位,晉文公下葬的時候,棺槨裏有聲如牛,晉大夫先軫說恐有兵戈之禍,果不其然,次年秦穆公調兵遣將,要攻打晉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