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一十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826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13

    生產資料就是世襲的橋梁,在大明,土地就是最大的生產資料。

    興安確切的知道了陛下為何要對土地進行集體化農莊化,目的就是減少這種世襲製的危害。

    相比較收租,出海貿易,會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

    朱祁鈺拿起了桌上的奏疏,處理著來自京師的政務。

    沈翼沈不漏作為戶部尚書,延續了戶部一貫的、一毛不拔的特性,和計省一起,對大明的支出,進行了吹毛求疵的盤查。

    一如往常的抱怨著以工代賑的龐大支出,一方麵又在積極推動著以工代賑,因為沈翼也明白,要想富先修路,這路是必須要修的,但是昂貴的造價,也讓沈不漏牢騷滿腹。

    “沈尚書作為師爺是極為合格的。”朱祁鈺看著手中的奏疏感慨的說道。

    沈翼在奏疏中提出了自己的諫言,他認為景泰通寶到禦製銀幣之間需要新的貨幣,景泰通寶的價值太低,禦製銀幣的價值太高。

    換算到後世就是大明眼下的貨幣隻有一百元和一分幣,這顯然是不符合貨幣規律的。

    一枚禦製銀幣等於七百枚景泰通寶。

    既然要推行記賬貨幣,就應該完善整個貨幣體係。

    在這個基礎上,沈翼希望增加大小錢以便民。

    具體而言是增加麵值為十的景泰通寶銅錢,這是小錢,再增加麵值為一錢銀的禦製銀幣,這是大錢。

    這樣大明就有了銅錢、十枚麵值銅錢、一錢銀禦製銀幣和一兩禦製銀幣。

    朱祁鈺最終朱批了沈翼的奏疏。

    一錢銀的禦製銀幣,仍然含銀七成,依舊可以吹響,依舊十分的精美,比禦製銀幣小了一圈,但是一錢銀的禦製銀幣,朝廷和內帑的收益並非三成,而是兩成半,因為成本增加了。

    製造一枚一兩的禦製銀幣和一枚一錢的禦製銀幣,所需要的工藝、工匠勞動時間都是一樣的。

    沈不漏一改往日的扣扣索索的性子,少賺錢也要方便百姓?

    沈翼是大明的師爺,一切以朝廷的財政收入為主,這人屬於典型的保守派,連朝廷有點赤字都無法接受。

    朱祁鈺想發行點國債,沈翼都扣扣索索,一副朝廷問百姓借錢,暴政虐政的車軲轆話一直說,還跟皇帝砍價到了五百萬銀幣,說到底,沈翼就是不想付利息罷了。

    沈翼賺錢小妙招,就在這十枚銅板麵值的景泰通寶身上。

    十枚銅板隻是麵值,其大小要大於景泰通寶,卻遠沒有十倍,隻是大了一圈,成本上漲了不到兩成,麵值卻漲了十倍。

    翻譯翻譯,就是銅製的小額大明寶鈔。

    李賢在南衙僭朝出仕的時候,曾經跟僭朝的主事孫忠、僭朝文武算過一筆賬,就是維護一個朝廷的成本極其昂貴甚至是入不敷出。

    但是貴有貴的好處,貴就有權力,發幣權也是一種權力,隻要大明百姓認可這個麵值十枚銅錢的景泰通寶,大明的記賬貨幣就跨出了一大步。

    以大明朝眼下錢荒的狀態,不計後果發行寶鈔,百姓、商賈捏著鼻子也就忍了。

    連鹽引都拿出來當錢用的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們是不會挑挑揀揀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