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天下第三強軍(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64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18

    黎越僭朝,國號大越,對外稱安南,國中隻有漢文漢字,對大明稱臣納貢。

    但是黎朝僭越為皇帝,帶十二旒冕,可謂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黎思誠之所以獲得支持,就是他堅定的反對和大明媾和,力圖成為麓川霸主,威壓麓川諸國朝貢,成為小大明。

    “就是看你一眼,那麽大的反應做甚麽?”柳溥滿不在乎的說道。

    柳溥的目的就是四處拱火,他才懶得管自己做事的後果,大不了也就是爛命一條。

    若為國事死,陛下不給他在英烈祠上名刻字,也會給他家眷大明人的身份,無論怎麽算,都是大賺特賺。

    “凡有國家,必有武備。常於農隙之時,且停不急之務。聖上,臣以為還是的建立京營,請敕旨建立升龍軍!”柳溥大聲的說道。

    這就是柳溥為什麽說黎朝是東施效顰,全麵仿照大明製度,但是缺少了京營這一塊極其重要的壓艙石。

    大明太祖高皇帝不建京營,是因為天下的軍隊都是忠於高皇帝的軍隊。

    而到了太宗文皇帝,大明就建立了隸屬於皇帝的班直軍,京師三大營。

    可是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京營。

    沒有京營,就沒有壓艙石,所以黎朝這條船,總是從頂上漏水,搞個宮變,跟鬧著玩一樣。

    黎宜民聞言,目露喜色說道:“太尉所言有理,可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眾所周知,辦事是需要花錢的。

    錢從哪裏來?

    黎朝的戶部在十五府建立了直屬於朝廷的條條,戶部清吏司。

    而各地的戶部清吏司又直接受製於地方的框框,也就是三司使。

    黎朝的稅賦因為阮氏、莫氏、鄭氏占據多數良田,很難收上來,連年鬧災荒。

    黎宜民沒錢。

    “要不讓臣來?”柳溥試探性的問道。

    練兵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政治製度和文化基礎的,比如眼下大明皇帝練兵,就將自己的禦書房移到了講武堂去。

    否則練著練著,就是黃袍加身情景複現,朱祁鈺被威逼退位了。

    黎宜民猶豫了片刻說道:“諸位愛卿,孤以為,還是各家拿糧納餉,為我大越紓困才是。”

    黎宜民還是要掌控平衡之道。

    此時朝中有組建京營能力的唯有柳溥,其他人都沒那個才能,但也要讓軍士們知道吃的誰家的糧,領的是誰家的餉。

    丁烈,黎朝的戶部尚書,他站了出來俯首說道:“臣可以調度此事。”

    丁烈和阮熾向來共進退,阮熾死後,丁烈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代表他身後的莊園名主們爭取利益。

    柳溥的神情極為放鬆,眼神閃爍,手自然下垂,身體頗為鬆懈,可見他非常的放鬆。

    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

    “那就由丁尚書主持籌措京衛糧餉之務,不得怠慢。”黎宜民看著丁烈,滿是溫和的笑著說道。

    滿滿都是熟悉的味道,這個味道太正了!

    柳溥嗅到了製衡的味道。

    這是他最熟悉的領域,這就是正統年間的政治風格,相互製約,相對平衡。

    在這種環境裏,柳溥可謂是如魚得水。

    柳溥繼續說道:“臣有水陣軍令三十一條、象陣軍令二十二條、馬陣軍令二十七條、步陣四十二條,合計京衛升龍軍一百二十二條!還請聖上過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