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五十二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110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30

    時至今日,朱祁鈺仍然沒能找到一個膽敢觸碰【想要知道皇帝吃幾碗飯】的忤逆臣子祭刀,也是大皇帝的一大遺憾了。

    釣魚老是釣不到的苦惱,又有幾人能懂?

    於謙從袖子裏拿出了一本奏疏,遞給了興安,俯首說道:“陛下,臣最後一個擔憂。”

    朱祁鈺打開了奏疏,鄭重的看了起來,他麵色沉重的合上了奏疏說道:“於少保費心了。”

    為了大明殫精竭慮的於少保,再次耗費了大量的心力,送到了陛下麵前一份極其沉重的奏疏。

    對於於謙而言,任何能夠通過行政手段化解的問題,對他而言,都是輕鬆的,不需要耗費心力的,隻有無法通過行政手段化解的問題,才會麵呈陛下。WwW.

    這份厚重的奏疏中,是大明銀莊的一份清單,共計三百七十八人,在大明銀莊的儲蓄超過了三百零七十萬兩白銀。

    而大明銀莊的總儲蓄量不過三千七百萬銀幣。

    這份奏疏的內容決計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其比例,在大明銀莊儲蓄的商賈大約有四萬人。

    也就是說,根據大明銀莊的儲蓄,可以管中窺豹,僅在大明銀莊的樣本而言,大明1%的人掌握了大明超過10%的財富,2%的人掌控了大明超過58%的財富。

    這才是於謙這份奏疏的沉重之處,因為大明銀莊寶源局的納儲主要集中在商賈和遮奢戶上,如果放眼整個大明,再加上掌控的優質生產資料也就是優質資產而言,貧富差距的比例會更加恐怖。

    於謙麵色沉重的說道:“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而且很可能,日後,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指望富者的良心,顯而易見,是靠不住的。”

    修文遠以來之道,是孔夫子基於不患寡而患不均得到的一個政治思想,均並非單純指均分,而是各得其分,安謂曰上下而安。

    來都來了,這個俗語,也是基於如此邏輯。

    即便是已經腐朽的儒學士,臭老九,也知道分配不均的結果是天下不安。

    朱祁鈺沉默了許久了片刻說道:“我們暫且把勞保局撐下去,讓農夫、工匠勞有所得,才是眼下該做的事兒,至於其他的,朕也隻能寄希望於大同世界了。”

    “一個生產力極高的世界裏,物質資源高度充沛,那就沒必要分配了。”

    朱祁鈺第一次對於謙描述了他想象的大同世界,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道之世相同,文化昌盛人人有德,人人敬老愛幼,物質資源豐富到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翰林院的翰林們,總是在不停的造夢,創造著他們心中的大同世界和理想國,甚至可以說是地上神國。

    而大明的主事的事務官,比如於謙、江淵、俞士悅等大明師爺們,包括大明皇帝,都很少做夢,而是活在現實裏,解決一個又一個的現實的問題。

    隻是偶爾抬起頭的時候,看著似乎近在咫尺的理想國,感慨一聲,道阻且長,繼續埋頭苦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