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五十五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65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31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真正的忠臣烈士應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具有改治遠見,敢於犯顏直諫,防患未然;

    而不應計較個人恩怨,或在禍患發生之後,憑血氣之勇,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

    據實說理,剖析透徹,文章層層深入,邏輯極強,甚至符合大明當下公私分明的政治正確。

    唯一的問題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方孝孺。

    就是那個在文皇帝靖難入南京時候逃跑,又被文皇帝給抓到砍了全家的方孝孺。

    方孝孺的文章是沒問題的,學問是極好的,但唯獨是說到做不到,他在《豫讓論》裏怎麽批判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在建文四年,他就是怎麽做的。

    朱祁鈺最後還是劃掉了方孝孺的這篇文章。

    大明的翰林海了去了,找一篇替代的雄文易如反掌,沒必要在一鍋好肉裏麵,摻雜這麽一粒老鼠屎。

    在去掉《豫讓論》後,景泰文選,就可以作為《俗字表》的進階教材,進行大規模的印刷了。

    朱祁鈺則是給景泰文選配圖,一來,是表達皇帝對教育的重視。

    二來則是為了移風易俗,為了刨走進了死胡同的酸腐儒學的根兒。

    景泰文選,不僅僅收錄了儒家經典,還有諸子百家的經典,比如震耳發聵的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莊子·胠篋》。

    哪個儒學士想要把這些大規模刊印的教材收回焚毀,就得掂量下這上麵皇帝陛下的丹青墨寶。

    是夜,朱祁鈺收到了來自康國的一封奏疏,王複寫的奏疏,送到了京師,而後飛鴿傳書送到了朱祁鈺的手裏。

    朱祁鈺敲著奏疏說道:“果然不出王複所料,因為康國和奧斯曼王國的巨大壓力,帖木兒王國的卜撒因終於扛不住壓力,舉國南下了。”

    卜撒因之前想要和奧斯曼蘇丹法提赫合兵一處,共擊康國,但是在經過了一輪外交交鋒之後,卜撒因敏銳的發現了問題的症結。

    老大和老二幹仗,他這個實力最弱的、夾在中間的老三,是最容易滅亡,所以卜撒因果斷的選擇了南下。

    南邊有極其廣闊的、豐沃的土地,供給帖木兒王國撒歡,何必跟奧斯曼王國、康國死磕呢?

    相比較如狼似虎的兩個國家,南下的那群順民,似乎更加可口。

    “他們就沒有故土難離嗎?這說走就走?”興安有些不明所以的問道。

    大明開海,皇帝陛下抓著刀子在後麵趕人,遮奢豪戶才不情不願的繳納了移民稅,去海外擴張,去朘剝外番蠻夷了。

    故土難離,幾乎是大明開海上一個無解的難題。

    朱祁鈺搖頭說道:“相比之下,開拓很是辛苦,遠不如收租來的輕鬆,說什麽故土難離、安土重遷,不過生意罷了。”

    “若真是難離,那些跑去呂宋、渤泥的遮奢豪戶,那就留在大明啊,些許家財罷了,害怕什麽呢?害怕自己不肯租遵紀守法,被朕給抄了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