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五十六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11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32

    吐蕃念的是佛經,大明念的是儒經,曾經橫行一時的金帳汗國、帖木兒汗國、東察合台汗國念的是可蘭經。

    隻要開始念經,喋喋不休,就會陷入辯經的死循環中。

    阿史那儀聽懂了這個念經的具體含義,她滿是好奇的問道:“那收租呢?”

    王複想了想說道:“收租就簡單了,你比如說,你家放牧的羊,宰殺的時候,我作為特勤、鄂托克、台吉要拿走三分之二,你會願意嗎?”

    “自然是不樂意的。”阿史那儀猛地搖頭說道,三分之二,就是拿走羊糞,阿史那儀都要思考一下,是否要拔刀相向。

    這也是康國諸多勢要們支持王複的原因,再過去,想收租,隻能靠搶,大部族搶小部族,小部族搶小戶。

    但是王複來了之後,勢要們不用搶,能拿到比過去更多的槁稅,他們自然支持。

    王複笑著繼續問道:“但是特勤、鄂托克、台吉們手裏有弓弩長短兵,而你手無寸鐵,你給還是不給呢?”

    阿史那儀疑惑的說道:“為了活命還是要給的,不過,這不是搶劫嗎?大明作為天朝上國,禮儀之邦,也會允許搶劫嗎?”

    王複悵然若失的繼續說道:“是呀,就是搶,套一層皮巧立名目,用念經的法子,為這巧立的名目辯經,告訴百姓,搶你的糧食、搶你的女人、搶你的錢,是合理的,不僅合理,還要你感恩戴德。”

    “但是呢,明明可以搶的,為什麽不明搶,還要念經呢?”

    王複略微有些悵然,收租的基本邏輯,就是生產資料高度集中和私有化,導致百姓困於生計顛沛流離,往往這個時候,就是中原王朝向心力最弱的時候。

    最典型的就是杜甫所在的那個錦繡天唐的開元年間和遍地酷吏夜抓人的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後,百姓顛沛,還談什麽忠君體國?

    廢除府兵製,意味著均田製徹底破產,普遍的土地兼並導致流民四起。

    當安祿山、史思明一杆大旗豎起之時,大唐便是立刻遍地賊寇,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亂後,節度使開始擁兵自重,藩鎮割據的局麵正式形成。

    是安祿山、史思明的野心導致了大唐藩鎮割據嗎?

    安祿山、史思明何德何能,能夠顛覆大唐江山社稷。

    是大唐自己自廢武功,廢府兵均田,不再抑製兼並,最大的生產資料土地在快速集中,流民遍地,民生嗟歎,土地集中在了各大節度使和節度使背後的遮奢豪戶手中,才最終導致了藩鎮割據的亂象。

    這就是【收租】的惡果,王複可以理解陛下為何不肯讓大明的遮奢富戶收租的想法,王複高度擁戴陛下決策的同時,也在撒馬爾罕追隨著陛下的腳步在前進。

    王複時刻謹記自己是大明的臣子,但是他從來沒對任何人提及過。

    阿史那儀聽到夫君的問題,也是不解的問道:“對啊,他們明明可以搶的,為何還要編個理由呢。”

    王複摸了摸阿史那儀的頭發說道:“因為搶隻能搶的人傾家蕩產,放印子錢可以讓人負債累累啊。”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個了,放印子錢,印子錢就是驢打滾,三分利錢,不僅要傾家蕩產,以後也要做工還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