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七十六章 鐵匠皇帝(3/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02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39

    “按理說,飛梭有了之後,織布的效率大幅提升,棉紡供不應求,這八十錠的紡車,比不那單錠的紡車紡紗速度更快嗎?”

    “為何沒人用呢?”

    “因為買一台八十錠的紡車成本建造工坊,高於從百姓家中購買棉紡的成本,他們自然不買,不會辦工坊生產。”

    “直到皇叔說要搞供銷官鋪,下鄉收棉紡,這些遮奢豪戶們,終於肯用八十錠的紡車了,建立棉坊了。”

    “大明的人力成本,實在是太低了。”

    朱祁鈺說的是一段過往,他南巡到鬆江府的時候,李賓言就和陛下講了八十錠紡車的推廣難題。

    自己建立棉坊、購買紡車、雇用工匠的成本,遠比直接從棉農手中收購價格要高,而且高很多。

    人力成本過低,就是人人常常歌頌的大明百姓優秀品德,吃苦耐勞。

    在上學的時候,有人在朱祁鈺的耳邊,不停的說,工業革命之所以發生在英格蘭中部,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君主立憲製讓英格蘭朝局穩定,近百年沒有發生戰亂,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

    可是中原王朝的穩定,動輒數百年。

    第二個原因是圈地運動,地主獲得了大量的土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失地農民向城鎮轉移,為工業革命的孵化提供了條件。

    兩宋三百餘年,不設田製,不抑兼並,倒賣官田,百姓們被迫進城當牛做馬,失地農民多到了必須要建立坊郭十等戶去區分。

    兩宋生產力有質的飛躍嗎?

    恰恰相反,兩宋末年,都伴隨著土地大量逃農,百姓不耕種,最終導致小農經濟崩潰,商品經濟無法建立。

    第三個原因是英格蘭中部擁有大量的煤炭資源,使用機械生產成本低於人力生產成本,這是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的中原王朝所不具備的。

    遼東廠、石景廠、集寧廠、勝州廠、六枝廠、江淮廠、馬鞍廠、廣州興寧廠以及在建的廣平廠,哪個不是煤炭資源豐富?

    朱祁鈺一直在琢磨這個事兒,後來發現,想要真的進行工業革命,將小農經濟蛻變為商品經濟。

    就要想方設法的把工匠和農民聯合起來,比如農莊、比如工會,隻有將勞動者組織起來,增加他們的議價權;

    進而才能從上而下、從下而上的提高工匠的勞動報酬,有了錢的工匠們才能創造需求,創造出供不應求的市場;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手工生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才會有人為大規模提高生產率滿足市場,研發、使用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力才會提高。

    最終實現朱祁鈺的綱領和目標:讓大明再次偉大。

    煤炭、鋼鐵、蒸汽是工業革命的基礎,但是工業革命,不僅僅是生產工具的更替,還有社會的變革、思想的革新、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巨變的時代。

    朱祁鈺致力提高大明的生產力,進而推動社會結構性變革。

    在士林之間,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有一個除真武大帝外的雅號,名叫鐵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