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八十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040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41

    於謙滿是追憶的說道:“寧陽侯知道賽因不花嗎?”

    陳懋點頭說道:“知道,東勝衛指揮同知楊漢英,土木堡天變之後,此獠帶著官馬投敵,還改了個胡名賽因不花。”

    於謙看著手中的大堆文書說道:“賽因不花其實也參與了當初營救那八十一名夜不收的行動,所以賽因不花把妻、子送回大明的時候,陛下將其送往了廣西安置。”

    “朝臣們總是以為我在勸陛下仁恕,其實陛下心中有大仁大恕,何須我去勸諫呢?”

    墩台遠侯隸屬於錦衣衛,這些秘聞,陳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有此事,並不知道都有誰參與其中,他思考良久,鄭重的說道:“陛下寬仁。”

    大明皇帝在民間的形象,大約和仁恕是沾不上邊的,登基之前就開始殺人,登基之後,直接殺了稽戾王,而後親征平叛,再斬三親王,族誅了太後親眷會昌伯府滿門,即便是已經履任講武堂祭酒的陳懋,也是如此感覺。

    隻是在於謙講了舊聞之後,陳懋才恍然,陛下的對於忠奸仁恕並不以個人好惡而定,而是以是否危害大明利益為標準。

    這就是陛下的大仁大恕,大道之行。

    陳懋正襟危坐,正色的說道:“黎宜民已經逃亡,接下來就是黎思誠了,我欲遣使勸降,若是不成,再行討伐。”

    “我沒有意見。”於謙讚同陳懋的做法,黎思誠和黎宜民相比,就太像個人了,以致於黎思誠在安南都有些格格不入。

    陛下對黎宜民的態度很簡單,抓到,殺掉。

    吊民伐罪,安撫了百姓,自然要懲戒罪惡,而黎宜民為首的鄭氏、莫氏等安南肉食者們製造的罪惡,自然是要懲戒。

    黎思誠則不然,黎思誠做事有分寸有章法,至少沒搞的民生皆怨、生靈塗炭。

    黎思誠在清化以南,被百姓愛戴和追捧,為了安南的長治久安,如果能夠勸降黎思誠,自然是極好的,如果無法勸降,那隻能拿出陛下日拱一卒的戰略,十年輪訓,寸草不生了。

    大明軍開始快速接管安南北部地區,重新設立府州縣事,派出了大量的掌令官,仿照諒山王化的辦法,對安南展開了郡縣化。

    而大明的使者用最快的速度前往了寧化州,而後得到了黎思誠的回複。

    黎思誠願意投降,隻是他的投降是有條件的,他的條件隻有一個:黎宜民必須死,清化軍才能投降,黎思誠自縛前往廣州府麵聖請罪。

    黎思誠隻要黎宜民死。

    黎思誠在造反,他造反雖然沒什麽綱領,但大抵是反對暴虐的君主黎宜民。

    隻有完成了綱領,清化軍才能沒什麽遺憾的、沒有任何後患的投降,解散。

    否則也是大明在安南長治久安的一個隱患。

    安南局勢,現在就剩下一個黎宜民在哪裏的問題。

    黎宜民在前麵跑,袁彬在後麵追。

    在得到了確切的消息之後,袁彬飛鴿傳書,請在紅河下遊的大明軍配合一起攔截黎宜民逃跑的船隻。

    黎宜民別的本事沒有,這逃跑的路線顯然是早就規劃好的,一直跑出了紅河出海口,跑到了茫茫然無窮無盡的大海之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