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九十二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524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46

    此時的中世紀處於絕對的黑暗之中,暗無天日之下,無所依靠,甚至連神明都無法成為寄托的情況下,泰西的強盜後裔們向往羅馬的輝煌和鼎盛,開啟了一次崇古的文化運動,被後世稱之為文藝複興。

    曆史給東羅馬的代號是拜占庭。

    法提赫攻破君士坦丁堡的那一天,是泰西曆史中世紀結束的那一天。

    當羅馬消失以後,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定義,取代了羅馬本身的含義。

    胡濙頗為鄭重的說道:“陛下,文明是會滅亡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自三代啟脈絡清晰,中華文明展現了其強大的韌性、包容性和同化性。”

    “但是這種韌性並不是不會折斷,這種包容不是不會變色,這種同化也會產生迷茫。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胡濙說到這裏開始停頓了片刻,他還以為陛下或者其他人會反駁他,此時的大明勃勃生機、萬物迸發,剛剛走出冬序的大明,一切的一切,充斥著昂揚和激情。

    這個時候,討論文明的衰亡,多少有些不合時宜和危言聳聽。

    朱祁鈺卻很理解胡濙的擔憂,因為這種斷絕文明的事情發生過一次,那就是被倭國日野家整日念叨的崖山之後無中華。

    兩宋軍事的疲軟,讓中華文明陷入了長達百年的昏暗之中,直到朱元璋在應天府宣布大明的建立。

    朱祁鈺往前湊了湊,十分誠懇的問道:“胡尚書以為,大明應該怎麽做,才能不成為中華曆史上的罪人?”

    襄王朱瞻墡曾經說過,大明總歸是要亡的,多弄些良家子,則多續幾年而已。

    朱祁鈺聽聞後,對此極為讚同,他本身就不禁大明臣工罵他亡國之君,自然為何亡國,如何亡國,也在討論的範圍之內。

    正如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千秋萬代。

    如何避免大明一朝,不是中華曆史上的罪人,就成為了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

    胡濙看了一圈,大明朝臣們若有所思,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政治氛圍,並且將這個問題當成可能發生的事兒去討論。

    他笑著說道:“如何保持文明不會滅絕,臣以為隻有兩點,第一個就是族群,第二個則是革故鼎新。”

    “族群是所有一切的載體,沒有龐大的族群,無論如何璀璨的文化,到最後都會成為劃過天空的流星供人追憶。”

    “革故鼎新是不斷的回望過去,承認不完美,承認缺陷,彌補過錯,改良缺陷,不斷自我清汰,以期許文明永續。”

    胡濙總結了羅馬滅亡的兩個原因,一個是不生孩子,族裔快速衰弱,最終沒有了文明的載體,被蠻族李代桃僵鳩占鵲巢;

    而另外一個就是不承認過錯與缺陷,最終錯失糾錯良機,愈錯愈怕,最終被冗疾纏身,泯滅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胡尚書所言有理。”朱祁鈺對胡濙的說辭頗為認同,大明可以亡國,但是中華不可以亡。

    如何做到?

    簡而言之,就是多生孩子去多占地,再多生孩子去多占地,如此循環往複。

    除了生孩子之外,則是革故鼎新。

    朱祁鈺對著眾人說道:“朕發覺,隻要涉及到變化二字,就一定會觸碰到某些人的利益,做事情,不觸碰任何人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