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一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074更新時間:2023-04-26 16:21:55

    “臣以為於少保所言極佳,陛下。”

    王翱說的其實就是形成路徑依賴的後遺症,他有沒有反對商輅的說辭?他沒有針對商輅的任何一言一詞,隻是單純的陳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字字句句都在反對商輅的說辭。

    王翱的意思很明確,這個問題並不是在清算正統年間的舊賬,而是寬縱過頭了要矯正,不能把問題的性質搞錯了。

    如果是正統年間遺留問題,為何在陛下登基之後、改元之後沒有收手?

    既然不肯收手,怎麽能怪朝廷無情?

    皇帝都換了一個,做事依舊我行我素,臣工的恭順之心何在?既然毫無恭順之心,何來皇帝暴戾?

    商輅所言求情,即便是在千年來的君君臣臣、封建禮教的框架下,也是講不通的。

    朱祁鈺不住的點頭,王翱這番話可謂是滴水不漏,即反駁了觀點,將問題的性質點明,又沒有開罪翰林、監生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合體。

    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合,和當初的大漢朝的京畿縣,因為武宣二帝,遷了太多的豪戶,這些京畿縣後來的治理,極為困難,而漢宣帝的酷吏、京兆尹趙廣漢,是治理京師豪戶的能手。

    王翱毫無疑問就是朱祁鈺手下的酷吏之一,練綱、左鼎就是王翱的左膀右臂。

    “臣未聞朝廷有如此苛責,恐寒了天下士林寒心,不如等明年科舉之後,再行流放?”商輅轉換了個思路,改變不了問題性質,就立刻改變策略。

    從斬立決變為斬監候,隻要能拖一點時間,就可以想很多辦法了,比如李代桃僵,比如張冠李戴。

    新任的禮部尚書蕭晅卻笑了笑說道:“商學士此言差矣,這不是苛責,也不會讓天下士林寒心。”

    “永樂元年,太宗文皇帝曾下旨放依親詔,將南衙國子監所有監生放歸依親,自國子監祭酒,到國子學、律學、太學、廣文館、四門館、書學、算學、武學博士、掌教、助教典學等一應放歸依親,可不僅僅是監生啊。”

    “永樂二年,也沒見各地舉子不肯入京趕考,反而是英才匯聚,規模空前,士子們人人稱善矣,太宗文皇帝廣攬賢良。”

    “又不是洪武年間了,天下讀書人何其廣眾?”

    “五條腿的馬不好找,舞文弄墨的讀書人,還不是遍地都是?”

    “莫非商學士是覺得於少保的處置還是太過於心軟,打算把翰林院翰林學士至助教、掌教等一並放歸?”

    蕭晅是提前做了功課的,陛下直接把今日議題泄露給了他,他雖然年紀大了,可不代表著他就是個糊塗蟲,稍微做下功課,就能把商輅給說的啞口無言。

    蕭晅一點都不客氣,甚至是有些針尖對麥芒的意思,因為國子監本來就應該歸禮部管,現在禮部說話根本不管用,反倒是翰林院的翰林們放個屁,都有大堆的擁躉。

    蕭晅知道自己就是個過渡的尚書,因為年紀的緣故,幹不了太久,他自然爭取在任的期間做出點事兒來,胡濙珠玉在前,他蕭晅不能太差勁兒,貽笑大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