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二十三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502更新時間:2023-04-26 16:22:00

    穩定和平、持續發展、普遍正義、相對公正帶來了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代表著大明的物質資財豐厚,最後才能實現,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條大道之行。

    至少對於朱祁鈺和朱瞻博而言,從來沒有把大明當成他們老朱家的一家私產,天下太大了,當做私產,真的會被撐死。

    朱祁鈺和朱瞻博,都想要實現天下人的天下這一大道之行,否則朱瞻博為何

    不斷的完善著《公德論》,將“公“字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麵,甚至是德行。

    朱祁鈺並不是在否認胡濙的觀點,恰恰相反,朱祁鈺對胡濙的觀點高度讚同,他笑著說道“戰爭是阻礙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譬如眼下倭國就是群雄蜂起,戰國大名彼此征戰,禮樂崩壞世風日下,連最基本的耕種都無法保證,如何去發展呢?人隻能高度依附他人報團取暖,而後去搶劫別人的資財,勉強維持。”

    “而倭女隻能販售到大明來,這對她們而言是最好的結局,否則在倭國,哪一天被做成了食物,也不奇怪。”

    “但是實現穩定的和平,絕對不是祈求。“

    朱見澄麵露思索,才開口說道∶“蘇洵在六國論中曾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和平不是求來的,父親是這樣嗎?”

    朱祁鈺頗為欣慰的點頭說道“誠如是。”

    蘇洵寫《六國論》看似是就事論事的論史,其實是在借題發揮,蘇洵不是在總結六國破滅的原因和教訓,而是在警告宋廷,不要重蹈覆轍。

    彼時宋廷與西夏議和與遼國議和,歲幣累年增加,用賄賂的手段去滿足貪得無厭的虜寇,換來的結果,就是破滅。

    蘇洵的警告並非杞人憂天,在不久之後,靖康之難,二帝北狩,北宋就破滅了。

    和平從來不是祈求來的,是鬥爭來的,是打出來的。

    “把所有的對手消滅了,大明就和平了。“朱祁鈺看著朱見澄,解釋著和平。

    朱見澄思忖了片刻,反問道“那稽戾王親征,最後深陷迤北,被父親所殺,發動戰爭看起來並不是一個好的手段,孩兒不明,還請父親教我。”

    朱祁鈺被孩子反駁,非但不生氣,反而非常的欣慰,這孩子並沒有因為父親的威嚴,就把話憋在心裏,而是說了出來。

    ”關於戰爭,你應該在去講武堂學習,發動戰爭的一些必要條件,是必須要滿足的,否則輕啟戰端的結果,就是稽戾王的下場。”朱祁鈺看向了胡濙問道∶“澄兒的課業,現在可以去講武堂了嗎?”….“並無不可。”胡濙俯首說道。

    “那就去旁聽吧,多聽多看少說,你是太子,你的任何詢問,都會被當做是日後的風向,而被有心人所利用,有什麽疑問,可以來問朕和胡少師。”朱祁鈺對著朱見澄囑咐著。

    榮耀和恥辱都需要資格,而太子位上的朱見澄,完全有資格榮耀和恥辱,就看他自己的發展了。

    朱祁鈺對於人亡政息抱有絕對悲觀的態度,人死了就是死了,管不了身後事,他死後,孩子們為了王位打的頭破血流,埋在地下的朱祁鈺也不能從棺材裏跳出來,阻止他們爭位。

    “稽戾王發動戰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消滅對手,而是將內部矛盾轉為外部矛盾去解決。”朱祁鈺開始解釋正統十四年的那場土木天變失敗的原因,回答孩子的提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