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八十三章 第一站,峴港(2/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8686更新時間:2023-04-26 16:22:27

    這兩百餘艘的海船完全隸屬於大明朝廷的官船,共計有兩萬七千四百餘名船員,僅僅舟師就超過了五百人,如此龐大的官船艦隊之外,則是大明的商舶。

    浙江、江蘇、應天、鳳陽、兩湖的商舶完全集中在新港隨水師南下,而福建、兩廣等地的商舶,將會在月港、電白港隨大明水師南下。

    人到一萬無邊無沿,無可計量,這官船加上商舶,這支南下的艦隊,在電白港駐紮之時,便超過了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規模,當然和最大規模的第五次和第六次相比,規模上仍有不如。

    當年的那些巨舶寶船,大明已經不會再造了,景泰年間的再下西洋,側重點亦有不同,現今更加偏

    重軍事。

    如此船隊在海上行駛到地貿易,靠港船員規製管理等等,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兒,好在唐興知兵,處置起來,還不算吃力。

    在六月初,大明南下西洋的船隊過月港、電白港,至交趾的峴港停靠。

    「夫君誌在前往天邊,這麽大規模的船隊,航行緩慢,還不如二三十條戰船,乘風破浪來的快活。」今參局比較心疼唐興,唐興是那種自由散漫的性子,這種案牘勞形,對唐興而言,極為熬人。

    從今參局的話裏,可以看出,對於大明而言,弄二三十條戰船,在今參局心目中,就是最小規模了,再少,多少不符合大明天朝上國的身份,相比較泰西的三兩條船的冒險行為,大明行舟,自有天朝上國的規製。

    唐興則是笑著搖頭說道:「我可是皇親國戚,我今日所有享受的自由,都是因為皇親國戚的身份帶來的,既然享受了權利,自然要履行義務,這是公德論裏的核心理念,雖然勞累了些,不過還算有趣,算不上熬。」

    公德論,大明至德親王襄王朱瞻墡的大作,影響深遠,或許哪天大明會亡,但是公德論一定會萬古流芳。

    大明的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道德理論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尤其是皇帝帶頭立墨翟的雕像,還搞了五大堂,十大曆局,導致儒學士的地位,正在急速下降,雖然仍是顯學,但再不革新,遲早完蛋的火苗已經燒了起來。

    作為皇親國戚的唐興,當然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在皇帝有命的時候,自然要食君俸,盡君事了。

    「說起有趣,我今日才知道,這幫商賈到了海上,原來是這個德行,在地上,雖然也是各種斯文掃地道德敗壞,可是到了海上,這連道德都沒有了,今日為了三箱香料,居然幾百個舟夫打的你死我活,死傷過十餘人。」唐興不住的搖頭,今天他去調停了一起矛盾。

    這矛盾是到了交趾三司後,大明的商舶們開始就地貿易,就為了三箱香料,在大明的四方之地峴港,打起了群架,要不是這入港不得張弓填藥的慣例仍在,這就不是十餘人死傷了。

    可想而知,這海上亂成了什麽樣兒,為了不到百枚銀幣的貨物,就能如此大打出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