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零二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1005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2:35

    「陛下差遣你在和林做事,我本是不讚同的,但是陛下說服了我,說你楊漢英真的就是那沒有心肝肺的牆頭草,那現在大明勢大,你也得對大明有那麽一點點的恭順之心,這總比一群豺狼虎豹要強上那麽一點。」於謙對楊漢英說著話,這一字一句都是教訓。

    在阿刺知院投降之後,楊漢英將會被封為和林衛指揮同知,而和林衛和當初的關西七衛、兀良哈三衛的性質相同,高度自理,隻要不複叛,每年朝貢、貢市都有它的份額,有好處可以沾點,若是大明有戰事也要他們出工出力。

    和林衛,變成了大明的衛所,不過是六合之地的衛所,而不是四方之地的衛所。

    要區分這兩者,其實非常簡單,隻要看有沒有對這個衛所改漢名即可,比如兀良哈三衛,其實是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改名發生在永樂七年,明太宗文皇帝第一次北伐之前。

    當初為了北伐,朱棣設立奴兒幹都司,鋪設官道驛路,將三衛所同歸奴兒幹都司管轄。

    可惜,大明並沒有將東北完全消化掉,奴兒幹都司隨著興文匽武,和吉林造船廠一起,成為了曆史的一片塵埃。

    於謙不同意啟用楊漢英,不過陛下說的也有道理,和林這地方窮的蕩氣回腸,大明若是在此地駐軍,完全是得不償失之舉,大明眼下也養不起這廣袤的漠北,讓瓦刺人繼續霸占此地,不出幾年,大明仍然要再次興兵,索性就讓楊漢英管著。

    楊漢英沒有表態,到了他這個歲數,他這個身份,很多事兒,做,遠比說要更重要。

    楊漢英離開了窩闊台夏宮遺址,又看了一眼熱鬧無比的阿刺知院下葬的事兒,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笑容,他一甩手負手而立說道:「阿貴!從今兒個起,我又是半個大明人了,,嘿,走著,上任和林衛指揮同知。」

    阿貴和楊漢英相處已經超過了八年的時間,對於楊漢英,阿貴是很了解的,這個人真的很喪,對很多事都是漠不關心。

    萬事不爭不搶,做什麽事確實是做了,但完全沒有不過心,具體而言,楊漢英之前在和林,完全就是一具會走動的屍體,沒了心勁之後,做什麽都是敷衍了事。

    而現在的楊漢英,容光煥發,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連走路都帶了幾分昔日的龍行虎步,甚至有幾分霸氣,阿貴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楊漢英。

    楊漢英的軍事天賦和石亨是大致相同的,水平相近,才能成為朋友,可今非昔比,十年匆匆而逝,楊漢英在失去了大明人的身份後,失去的遠比得到的要多的多的多。

    楊漢英上任和林衛指揮同知的第一件事,便是配合大明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理,三萬餘眾的瓦刺人成為了大明軍的俘虜,而這三萬餘眾將會被押解回大同府,閹掉之後,送入煤窯,暗無天日,勞作至死。

    ….楊漢英認為大明真的是有些多此一舉,在這草原上就地砍了腦袋,總比押回去處置要省事的多,若是覺得殺俘不祥,這畢竟是軍隊的規矩,楊漢英可以代勞,押回大明雖然進行了閹割,但也讓他們活到了終年,有些仁慈了。

    這個處置結果,是經過了大明朝堂博弈之後,朱祁鈺又擔上了一頂暴君的帽子,才得到的。

    按照翰林院的翰林們的說法,就該像景泰三年陛下南下親征平叛之後,設立俘虜營,進行教化放歸,而當年的教化非常成功,當初的俘虜現在有很多都是江淮廠、馬鞍廠等官廠的中流砥柱,手藝極其紮實,為大明的安全有序生產做出了貢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