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三十五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1/4)

作者:吾誰與歸字數:9888更新時間:2023-04-26 16:22:47

    無論朱祁鈺有多少的新政推出,大明朝廷的基本底色,仍然是極度保守的,極度保守是比保守更加保守。

    比如朱祁鈺之前就提出了國債,並且完善了其理論基礎,但是大明的戶部堅決持有反對意見,最後經過廷議,僅僅通過了五百萬銀幣的國債,五年期將至,無論是計省還是戶部,都對國債再次發行,持有保留意見。

    持有保留意見就是反對,反對的理由很充分,無論是國帑還是內帑極其充盈,陛下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無論是對交趾用兵,還是對哈拉和林用兵,亦或者是南下西洋,大明的戶部和內帑,都充分保證大明軍備的同時,還有餘錢給大明京官們發點過年銀。

    陛下都窮到跟百姓們拆借了,那豈不是說明國帑、內帑上下全都是一群酒囊飯袋嗎?計省王祜、內帑太監林繡、戶部尚書沈翼、戶部侍郎蕭鎡等人認為,大明朝廷,完全沒有到向百姓和勢要豪右們拆借的地步,就連禮部都稍有微詞,朝廷向百姓借錢,成何體統,國體何在,陛下顏麵何在。

    總之,對於大明官員而言,仍然是那個樣子,恥於言利,國債是一件很丟麵子的事兒如果是正統年間國帑虧空,也就捏著鼻子借了。

    朱祁鈺綜合了計省、戶部和禮部的意見後,最終決定暫停國債的推行。

    上一次發行國債,朱祁鈺人在南巡,國債反而成了一場肉食者的狂歡,即便是朱祁鈺人在北衙,也好不到哪裏去,不是百姓們無餘財購買,而是這國債直接就被肉食者們給分得幹幹淨淨,一厘不剩,甚至都沒輪到這寶源局的人分發,還有人私下交易,價格比之發行價還要貴上一些,買到直接轉手,如同次貸一樣,就可以非常快的賣掉套利。

    這國債成了一門生意,而且是虛產,朱祁鈺自然不會再發行下去了。

    對於國債的作用,計省和戶部的意見非常一致,在財經事務的國家之製中,國債和鹽引的作用高度重合,隻不過一個可以兌成鹽一個可以兌成銀幣,一個無息,一個有息,而且鹽引也可以換成銀錢,在大同府兌換,好過在浙江兌換,亦有利差。

    國債之所以水土不服,發揮不了它的作用,還有一個原因,實在是大明的國力,太強悍了,強悍到連握著神器的朱祁鈺,都不知道大明的上限,究竟在哪裏。

    朱祁鈺清楚的知道,自己並不總是英明的,並不是每個決定都是對的,正如他對太子朱見澄所言,這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正確的人,那是聖人,況且世間本無聖人。

    關於給過年銀的事兒,在大明兩個大老摳都同意的情況下,自然是並無什麽異議,這過年前的最後一次鹽鐵會議,在比較活潑且嚴肅的氛圍下,逐漸接近了尾聲。

    「陛下,剛才收到了塘報。」興安將一份加急的塘報放在了朱祁鈺的麵前,朱祁鈺打開一看,滿是笑意。

    來自康國保民官、大明的墩台遠侯、景泰二年二甲三十三名進士王越,已經到輪台城了,按照腳程,大約在過年前可以抵達京師。

    王越這次是回京述職,過完年還要回到康國繼續幫扶王複做事,王越回來的主要原因,是想家了,確切的說,出去了這麽些年再不回來到皇帝麵前露露臉,皇帝陛下怕是把他們忘在了康國。

    朱祁鈺將塘報推給了於謙,於謙看完也是滿臉笑容,又把塘報還給了興安。

    於謙笑容滿麵的說道:「喜事。」

    至於什麽喜事,這鹽鐵會議上這麽多朝臣,二人並未詳談,隻是這麽一個小動作,卻讓人感慨,陛下仍然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尊重於少保,就這遞條子的動作如此自然而然可就這麽一個簡單的動作,陛下什麽時候對別人做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