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81章 拜授(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018更新時間:2023-05-02 10:38:32

    這是一個擺在麵前的教訓,是血淋淋的教訓,正所謂前人之事,後人之師。斐潛自然也擔心自己會不會重蹈覆轍,會不會將來人頭被砍下,拔了舌頭之後做成標本置放在朝堂的武庫當中……

    風雪下來的時候聲勢浩大,無邊無際,雪融的時候卻潤物無聲,悄無聲息。

    斐潛舉目四望,心中略有所動。

    自獨尊儒術之後,儒家便是一統天下,當時選拔賢良多數以“設科射策”為主,儒生們為了獲取功名,也不得不拘泥於“師法、家法”之道,儒學因此無法避免地走向僵化,形成了“徒為章句”的繁瑣學風。

    原因很簡單,不是所有學宮或是太學,都能像斐潛這樣因地製宜的取用一些題目,很多時候考試就是一種形式和手段,為了在這樣的考試當中獲取更好的名次,自然就有相對應的訣竅和方法,就像是後世也伴隨著考試產生了許多的高分低能的人一樣。

    為了凸顯自己與普通學士的不同,許多儒家弟子開始就享受孔乙己一樣賣弄鑽研“回”字究竟有幾種寫法,同時為了證明自己發表出來的一些驚世駭俗的言論,儒學漸漸的因此由僵化並且進一步的神化,孔子就從人變成了不是人,成了聖人。

    隨之而來的就是儒家既無法以道德教化百姓,也無法幫助朝廷穩定社稷,天下亂象便漸顯。

    是不是在整個大漢的過程當中,就沒有清醒的人呢?

    也不是。

    想到需要去改良儒學的,還有很多人,而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揚雄和劉向、劉歆父子。

    揚雄認為改良儒學,首先要向先秦儒家之外的其他諸子學習,尤其是把道家學說的長處加以吸收,極力要求恢複儒家正統學說。這個辦法等於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學,否定了今文經學,所以沒人理睬。劉向、劉歆父子於是換了個辦法,致力於複興先秦諸子學,重新研究和整理諸子百家的著作與學說,從諸子學說中吸收長處改良今文經學,繼而推出了一個試圖推翻今文經學的古文經學。

    這些人都跟著王莽一同煙消雲散了。

    王莽改製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一點是損害了當時王公貴族、官僚士人和地方富豪的利益。

    老一輩的儒家大佬,基本上來說思想上都偏向於古文經,但是又不得不用著今文經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今文經學的人太多,已經推行了兩三百年,已經成為了太多人的飯碗,所以縱然有所不滿,但是要斬斷今文經學,卻並非一件易事。

    如今的局麵和王莽當時十分的相似,皇權淪落,朝堂之中各自攻伐,各地諸侯自以為政,邊疆也不是太平安康,處處都有烽煙戰火,複古是不可能的,因為古代的製度也不可能會適合當下的環境,尊今也是不行,因為現行的製度很多已經僵化和滯後……

    斐潛望著四周,目光所及之內,是一個個小小的人兒。這些是平陽的普通百姓,看熱鬧的百姓。絕大時候,這些百姓都是看熱鬧的,他們看不懂,也看不清在政治層麵上的利益交換,但是不管是怎樣的利益交換,最終承擔者卻是這些茫然的看熱鬧的百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