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53章山川和人(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560更新時間:2023-05-02 10:47:48

    這些人宣稱居住在山川自然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時間慢下來,讓人祛除浮躁,然後表示這種自然環境對於誕生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極為重要,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說什麽古往今來的賢者,隱者什麽的,幾乎都喜歡在山清水秀之地隱居……

    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可就是這些人,在麵對自己居住的山川,就是口稱,然後一轉頭卻說某些地方出刁民……

    噫!

    這明顯就是屁股歪得不能再歪了。

    其實民眾的好壞,知識的多寡,跟山川自然有直接聯係麽?

    河東和隴右,就是明證。

    河東之前也是爛得不行,上郡九原雲中一帶的難民南下,大漢朝堂放任不管,眼睛一閉耳朵一堵,什麽都當做沒看見沒聽見,再加上河東內部還經常被白波黑山鮮卑匈奴劫掠地方,所以在斐潛還未開發河東的那個時候,能有多少讀書人?又有多少人能讀書?

    現在河東讀書人明顯就比隴右多了好幾倍。

    山川依舊是河東原本的山川,河流也依舊是原本的河流,所以拋開其他因素,隻是講什麽山清水秀,窮山惡水,不是歪著屁股耍流氓又是什麽?

    因此最為關鍵的並非是山水,而是經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業發達,工商業繁榮,家中有錢糧,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讀書,這才是決定了讀書人的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若說後世多才子,並非真的就是因為江南的山清水秀,而是因為江南在後續的封建王朝之中經濟比其他地方好,可以供給更多的人讀書而已,是外部經濟條件讓更多的平庸者獲得了更多的機會,更高的位置,而不是憑靠著江南的山清水秀自然風光,就會自然誕生出更多的人才。

    這讓斐潛想起了之後的封建王朝,江浙一帶科舉中第的人數似乎是最多,然後動則就有一些屁股歪的會說這是江南世家傳承,是文華之地什麽的,好像出身在江南,就是多麽了不起,而在其他地方,就是天生下等人……

    但是稍微懂得一點曆史的,就清楚在戰國時期,江南,也就是楚國一帶,還是蠻夷的代稱,和秦國一樣是難兄難弟,被中原文化人所鄙視。當然楚國在當時也確實是沒有什麽文化。戰國時期的文化強國,是齊魯。

    甚至到了當下漢代,江南一帶依舊還是遍布著臉上塗著各種色彩,舉著柴刀竹槍,整天在山林之中呼嘯來去的越人,所以若說江南世家真的有傳承,這傳承是哪裏來的?

    真的是江南的山川,土生土長孕育出來的麽?

    斐潛緩緩的說道,

    龐統點頭說道:

    荀攸自然也是同意。

    確實,不管是在隴右建立學宮,還是在河東擴建客棧,似乎都是在解決當地的問題,但是實際上最重要的依舊是經濟的發展,才能讓人從繁重的勞動當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成長。

    斐潛又不是資本家,沒有必要整天吹噓什麽996和加班光榮,反倒是覺得隻有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整個華夏才能發展得更好,而那種讓更多的人忙於生計,為了一口吃的就要從早上勞碌到晚上的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讓底層的民眾喪失移動性,穩固原本階級,更好的管理地方,但是對於華夏未來沒有什麽好處,甚至隻有壞處。

    斐潛緩緩的說道,

    龐統笑道:

    荀攸也是點了點頭。

    斐潛摸著胡須,笑了笑,說道:

    荀攸愣了一下,邊上的龐統卻笑著撫掌而道:

    荀攸沉吟了片刻,點頭說道:

    斐潛擺擺手說道:

    用行政命令或是什麽其他的手段,強行遷徙人口到隴右,無疑是可以極大的刺激隴右的經濟,這一點,斐潛很清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