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64章誰輸誰贏(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290更新時間:2023-05-02 10:47:52

    司馬徽則是表示過多的官吏會增加民眾的負擔,要減少律法的宣傳,因為律法是最低的底線,整天宣傳底線有什麽可光榮的?所以需要的是增加道德方麵的引導,這樣才能提升民眾的水準。

    鄭玄說法律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矛盾的重要方法,一個好的律法可以引導人更加趨於善良而懼怕為惡;但是司馬徽卻覺得既然人跟人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就應該直接解決矛盾的根源,而去加強律法隻是治標不治本,會越發的引導民眾去看律法有沒有漏洞可鑽……

    於是兩個人就產生劇烈的爭吵。

    鄭玄是有些偏向於愚忠派。

    在鄭玄的觀念當中,臣子必須向君主盡忠,無論君主的好壞。

    而司馬徽則是相對派。

    司馬徽的觀念其實有些像後世之人,老板給多少薪水,決定了忠誠度是多少。

    其實儒家對於君臣的觀念,尤其在春秋戰國之時,並沒有所謂絕對效忠與服從,而是強調君臣各有義務,得相互尊重。,君若不尊重臣,則臣大可不必效忠於君,君主雖然尊貴,卻必須接受約束。如果君主的行事違背約束,臣也可以解除君臣關係,違背自己的君王。

    而隨後的孟子荀子這些人更加極端,尤其是孟子,直接就說出了君王不把你當人看,你就拿他當仇人來看這樣的話,荀子也是說出君臣各自有不同的職責,無論是誰,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要盡到自己的職責這樣論點。

    所以春秋戰國的儒生,可真不是逆來順受的,若是君主違背承諾,或是做出了什麽惡事,儒生輕者罵,重者拔刀相向的都有。

    至於完全服從於君主,那是法家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說董仲舒是個文賊,大體就是因為此事,因為他不僅是偷東西,將法家陰陽家的據為己有,而且還將原本儒生的硬骨頭給丟了,剩下一身的賊氣。

    漢代是血性的儒生最後的榮光,唐代之後基本上文武就分開了,便是剩下一些拿著扇子,在酒樓裏抱著歌姬唱歌的所謂,到了慫宋之時,更是出現了一些毫無節操,誰的拳頭大,他們就給誰跪下,甚至還拉扯著旁人一起跪的的儒生。

    因此大體上來說,鄭玄是屬於漢代受到董仲舒影響之後的君臣觀念,而司馬徽還保持著漢初,或是說春秋戰國時期的忠誠定義。

    就是在鄭玄和司馬徽爭論君臣忠誠相關問題的時候,斐潛來了。

    第一天兩個人在爭辯的時候,不管是司馬家的人還是鄭玄的弟子,都沒有太在意,畢竟學術爭辯是常有的事情,在青龍寺之處,那一天沒有爭論,臉紅脖子粗的無法用語言說服便是采用物理說服的都有。

    但是隨著兩個人爭辯的深入,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大,便是驚動了斐潛。

    斐潛到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鄭玄和司馬徽似乎都看見了斐潛,又像是都沒有看見。兩個老人引經據典,駁斥著對方的論點,闡述著自身的觀念……

    斐潛對著國淵問道,

    國淵頭上有細微的冒汗,

    國淵頗為恐懼。

    但他不是害怕麵對斐潛。

    國淵作為鄭玄的弟子,他也沒想到事情演變成當下局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