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34章難以區分的善惡(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650更新時間:2023-05-02 11:07:50

    原本的燒磚工序,很是繁瑣,但是自從斐潛開創了一些技術,點亮了某些科技樹的節點之後,一些事項就相對簡單起來。

    最先出現的是製磚機,使得原本手工製磚的簡單勞作被簡化且標準了,製造磚胚的效率便不在受限於製磚,而是取決於開采多少黏土。

    同樣,因為嫌棄原本的土窯燒製磚石的效率太低,工匠在斐潛的指導之下,研製出了新的磚窯,有些像後世的輪窯。

    其實類似的結構,在鋼鐵冶煉上已經誕生了,預加熱、分批投料、連續產出的原理其實在某些程度上是相同的,這種類似於後世的輪窯,當然比起那些更先進的遂道窯之類的現代化磚窯是很落後了,但在當下大漢絕對是一種先進的事物。

    穀驥這種連續生產磚石,可以同時裝坯、出磚、清掃,極大的提升了製造磚瓦的效率。這種磚窯由許多相互通聯的小磚窯室構成,如同車輪一般是環形的,四周有許多窯門,所有的煙道都和窯中心的總煙道連接,燃料則是從各個窯頂的加料孔加入的,以此來使得各個小窯洞可以分批燒製。

    根據窯洞的多少,可分為四窯,六窯和八窯的,據說現在正在研製十二窯的……

    磚窯工作的時候分為,幹燥、預熱、煆燒和冷卻四個工作環節,簡單來說,就是第一窯在出磚了,那麽第四窯就是在清掃幹燥窯體了,然後第三窯在預熱,第二窯洞在大火煆燒,以此輪換。

    四窯的還有一些間隔,而六窯和八窯基本上間隔就逐漸縮短了,據稱說若是十二窯的建成之後,便是會形成十二個時辰連續不斷的出窯生產!

    磚窯的吞吐量提升,反過來要求陰幹的熟土磚胚的數量,然後又因為陰幹的限製,使得更多材質的磚土被重複試驗,配比在不斷的提升,礦渣磚也漸漸的開始替代那些原本要陰幹十天左右的磚胚,成為了量大管飽的製磚原材料。

    類似於磚瓦的技術改進之外,還有其他的技術進化,比如土水泥。

    在後世,大多數人對於水泥的概念,就是一個電話而已,頂多再計較一下價格的高低,但是對於漢代人來說,所有的水泥的理念都是從斐潛那邊得來的。

    隻不過斐潛也並非是隨身帶著係統或是老爺爺,他雖然知道有土水泥等名稱,可是他也不清楚具體怎樣才能做好,隻能是再一次的發揮出其指導性的作用,讓工匠在這一條路上不斷的探索。

    最初版本的土水泥,品質極低,即便是凝固了之後,受到一些重擊都會碎裂,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其硬度還不如夯土,隻不過有成型快的優點而已。

    後來隨著水泥原材料的不斷被發現,再加上不斷的重複試驗,如今複合了礦渣、黏土和石灰石為原材料的土水泥,漸漸的比較符合一些需求了。

    斐潛也不清楚為什麽這樣的配比,就可以製造出相對來說比較複合要求的土水泥,或許是因為鐵礦渣當中某些不能被提煉出來的金屬元素?

    同時,因為煉鋼技術的提升,反過來促進了土水泥的發展,因為在燒製土水泥的時候,需要將原料碾磨成為粉末。

    最初用來碾磨的石磨是用木材進行勾連的,而木材顯然不管是耐操性還是堅韌性都有些不足,即便是比較脆的生鐵也容易在應力之下斷裂,直至後期將勾連的部分都換成了鋼。再用上了軸承,徹底減輕了轉動的時候的阻力,使得機械化的碾磨成為了可能。

    但是起初的加料和篩料還是手工操作,不僅效率差,而且容易搞成塵肺……

    百醫館裏麵就有這樣的幾個案例,雖然說百醫館裏麵的醫生還是搞不清楚塵肺的發病,也找不到什麽好的治療手段,但是斐潛知道這是因為惡劣的生存環境導致,尤其是在粉塵極多的地方,在下發了口罩之後,發現這些人根本就不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