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10章尋常農戶投軍喜,複種輪耕勞作忙(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434更新時間:2023-05-02 12:02:33

    因此有南匈奴人這樣對於畜牧很是熟練的幫手,才有了斐潛在上郡等地的大規模的,半散養半豬場模式的畜牧產業,也才給長安三輔河東北地的這些百姓和軍人,提供了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來源。

    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才能保證整個的團隊運作正常。

    棗祗作為農業的負責人,無疑是最為合適的。農業不是坐在廟堂之中,寫計劃做文章搞出來的,是靠每個農技人員腳踏實地的在土地、魚塘和果樹林裏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出來的。

    對於一個農業技術人員來說,就得住在靠近農田的地方。

    整個農學社全部都是用磚窯場最新生產的青磚建造的,整齊的建築物透出一種沉穩的氣度。

    在這些建築物之中,玻璃大棚顯然是最為顯眼的建築體。這個原本隻是為了斐潛想要解決一下冬天吃菜的問題的產物,現在因為可以常年保持適宜的溫度,成為了育種和選種的重要場所。

    從渭水之中引來的水,順著水渠在農田之間流淌。

    這裏不僅是有莊禾等糧食類的農作物,同樣也有蔬菜的培育,還有一些經濟類的植物,比如棉花的培育。

    果樹相對來說比較少,這不奇怪,畢竟對於果樹的培育選種工作,也是近一段時間才展開的。

    在農田之中,有挖開的魚塘,有鯉魚和草魚之類養殖,規模不大,但同樣也是一個新開端。

    即便是在農學社的建築體周邊空地,也沒有浪費,苜蓿草種植在道路的兩側,葡萄架搭建在天井中間……

    棗祗一邊給斐潛介紹著,一邊向斐潛抱怨說勞動力太少了。有一些重複性較強技術性較少的工作,並不太適合農學士去做,畢竟農學士更需要在農業技術上提升自己,而不是在農學社裏麵花大量的時間去掌握田間除草。

    關於這個問題,斐潛也隻能苦笑,在答應了棗祗增加調派一些勞役過來之後,便是將談話的內容拐到了莊禾上。

    勞動力在什麽時候都是稀缺資源,所謂過剩的勞動力,隻不過是沒有找到利用這些勞動力的地方,或者是故意過剩而已。

    就像是所謂失業率,其實是資本主義為了保證長期都有廉價的勞動力,為了維護人力商品始終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而故意視之不見,甚至是特意強調的。每一個資本家都非常樂意每時每刻都朝著員工大吼,,……

    斐潛這裏就基本上沒有什麽過剩的勞動力,因為斐潛那邊都需要人,故而甚至出現了一些勞動力的短缺,使得原本可以高速發展的腳步,受到了一定的限製。

    這一次斐潛來找棗祗,主要是看一看豆類作物和其他莊禾輪耕技術的發展。

    豆禾輪耕並非是斐潛的首創,但是將這個輪耕作為技術來研究,並且專門專項的進行記錄和發展,確實是斐潛給大漢農業指出的一條提升畝產總量的道路。

    華夏是傳統的農業社會,農耕技術是維係整個華夏社會發展的核心,早在上古時期,輪耕技術就已經出現了,隻不過那個時候還是非常粗放,當一個地區可耕土地耕作過後,短時期內地力不能恢複,人們就要舉族遷徙,到其他地方重新開墾農田。

    當時所謂的開墾,便是放火燒一把,然後用木棍鑿幾個洞,扔下種子,澆點水,甚至連水都不澆,就完事了。這種耕作製也叫拋荒製或稱遊耕製,是一種掠奪性的農業經營方式。這種耕作模式周期長,一般二三十年甚至更長,且土地利用率低下,人工養地能力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