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26章風力水力畜力(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382更新時間:2023-05-02 13:04:16

    就拿發展得比較不錯的繅絲來說,當下最為先進的繅絲機器,就是手搖繅車。

    機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重複的穩定性。

    最開始的時候,繅車最初大概隻是簡單的H型木頭架子,隻是單純的用來纏繞而已。

    後來在戰國時期,改進成轆轤式的繅絲軖。繅絲軖就基本上有手搖繅車的雛形了。大體上是用竹製成,四角或六角,用短輻交互連接,中貫以軸,使用時放在繅釜上麵,用時直接拔動使之不斷回轉,將繅釜中引出的絲條,直接纏繞在軖框上。

    秦漢以後,成形的手搖繅車才出現。

    這是一套在後世看來非常簡陋的器械,甚至可以說很不方便的模式,可是即便是如此,也在大漢當下算是最為先進的生產工具。由灶、釜、軖、眼、勾等部件組成的簡單解構,使得絲線的產出在不斷的重複當中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可以得到相對來說比較優良的絲線,進入下一個生產環節。

    或許是某些地區條件落後,或許是官府對於手工行業的漫不經心,在秦漢之間發明出來的手搖繅車,甚至一直到了明代的時候,還有部分地方在使用,讓人一方麵佩服其生命力,另外一方麵也確實讓人感慨華夏的科技進展,是在是令人無語。

    這個手搖繅車,雖然簡單,但是無法單人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大部分人是無法一手畫方一手畫圓的,並且一直重複不出錯。

    一般來說需要兩個人才能保證一輛手搖繅車可以的有序生產,否則除非像是老頑童或是小龍女那樣的,才可以一手做出抽絲的動作,一手畫圈做出纏繞的動作……

    斐潛看著手搖繅車的模型,左右翻轉著,然後微微歎了口氣,說道:

    黃承彥點頭。

    或許在眾多的老一輩的學者當中,隻有黃承彥比較能夠明白斐潛一些舉措的含義。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多方麵的,既要有經書方麵的東西,也要有兵甲武器,甚至是鐵釘絲線。

    當下斐潛的屬地,尤其是關中三輔的經濟強盛,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產品比其他的地區要多,而這個的基礎,就是斐潛采用了大量機器,並且不斷的要求工匠去改進,創新,使用,使得在同樣的人力,甚至是更少的人力的條件下,產出了更多的物品。

    曹操,荀彧,還有一些山東之人絞盡腦汁也難以明白為什麽斐潛能有那麽多的錢財,然後他們怎麽也不明白為什麽同樣是一塊地,怎麽就有這麽大的差別。其實很簡單,在後世,這有一個專有的名詞,。

    工業和農業的差價,是很大的。

    山東之人死盯著糧草莊禾等農產品,企圖以小農經濟機經書傳家萬萬年,而斐潛一開始就在注重發展工業、商業,並且斐潛非常明確的清楚農業是基礎,也隻能是基礎,並非是一個社會的全部。

    就像是人更喜歡坐席子椅子,而不喜歡菊花天天貼著冰冷的石頭一樣,有條件了,人們都會選擇更好一些的。

    棉布棉被棉袍,在小冰河時期,無疑就是最為低廉,並且舒適的。

    可是再加大這方麵的人力,就會影響到其他方麵的產量。

    尤其是絲綢。

    絲綢在西域,尤其是在胡商那邊,簡直就是等價於黃金一般。

    同理,麻布雖然說胡商不喜歡,但是麻布幾乎是所有行業都需要的東西,尤其是軍中使用得更多,也不能隨意裁減。

    因此在當下,隻能是從機械入手。

    斐潛放下了手搖繅車模型,問黃承彥道。

    黃承彥苦笑道:

    斐潛一邊看起其他的器械來,一邊說道。

    黃承彥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