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93章 破妄(3/3)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560更新時間:2023-05-02 14:45:29

    “嗬嗬……”斐潛擺了擺手,說道:“大道小道麽,暫且不說……若是某所記不錯,二位先生似乎都不怎麽喜歡圖讖,亦不喜當下學子動輒微言大義,皆求去冗求真,翦其繁蕪,撮其樞要也……”

    鄭玄遲疑了一下,明白了斐潛的意思,默然不言。

    司馬徽哈哈的笑了起來,看著鄭玄也不說話,但是也擺出了一副看好戲的樣子。司馬徽之前也對於鄭玄很是不滿了,畢竟不管是不是在漢代,誰掌握了解釋權誰就是老大,而之前鄭玄正是掌握了這個解釋權,而現在這個權柄,正在被斐潛所質疑,這自然讓司馬徽將之前的小小不快全數拋到了腦後。

    鄭玄吸了一口氣,並沒有惱羞成怒的樣子,而是拱手說道:“如此,若依驃騎而言,詩如何得注?魯齊韓毛,各有異同,字詞有差,又如何得解?”行,你說老夫注解有問題,那麽你覺得詩經應該怎麽注解?

    斐潛既然提出這個問題,自然也有自己的答案,因此說道:“魯齊韓毛,皆為正,亦皆為異,非詩之過,乃字文異體之故也……所注所解,應重文,非定義……正所謂讀文如飲水,冷熱自知,各有所得即可,何必非分個小道大道?”

    “字文異體?”鄭玄皺著眉頭,重複了一下。

    這說起來,就基本上算是半個秦始皇的鍋了。先秦之前的一些詩經的原文,基本上來說後世已經無法得見,倒不是秦始皇焚書坑儒,而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了全國之後,便開始同文,而最早的詩經是各自國家不同的文字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之中,自然有一些失傳了。.伍2⓪.С○м҈

    自漢代起,學者就已經開始對《詩經》異文加以關注,但是還沒有像是斐潛這麽重視,特別強調。就像是此時的《詩經》文本,其實也是處於今古文之間,甚至四家都有流傳,但是各家各派所傳的《詩經》在文本上存在有一些異文,並沒有人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解釋和考究,往往都是隨意一筆帶過。

    先秦文獻距現在時代久遠,文字字體發生了好幾次重大變化,文獻載體也發生過幾次轉折,這就決定了異文產生的原因非常複雜。

    究其原因,大致有這樣幾點:一是文字自身變化而產生的不同字形,比如戰國時代,齊係文字、晉係文字、秦係文字、楚係文字和燕係文字等在字形上有一定差異;秦始皇統一文字、隸古定、隸書楷化、俗字變為正體等等,都會在字形上產生一些變化,從而形成異文。

    第二個方麵是因為文字的變化,就像是後世簡體字繁體字一樣,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漢代,也有一些字體產生了部首偏旁的變化,甚至因為避諱君王等等的原因,產生了一些異體字,“輾轉”,本寫作“展轉”,“輾”是後來類化所產生的新字。

    另外一個方麵,因為作者不同年代的關係,而且錯別字通假字什麽的也難以避免,因此也同樣導致了在傳承上的問題,就像是先秦時期,“不、弗”兩個字在用法上是不同的,但是到了漢代這樣的差異就已經消除了,更不用說什麽因為抄寫過程當中不小心寫的錯別字了……

    “如《周南汝墳》之中,‘惄如調饑’一句,此處之‘調’,當為‘輖’也,乃‘朝’之別字,毛注用‘調’,乃字遷也,故求形意皆近之故……”斐潛舉例說明道,“此方為吾輩之所為,傳而承之,非限而製之!”

    “二位滿腹經綸,皆為不世之才也!”打壓之後自然也要捧一捧,斐潛繼續說道,“咬文嚼字乃凡夫所為,吾輩自當行文章正途!昔日有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也!如今不知可有大賢,願正字體,而破迷妄,傳千古乎?!”

    。您提供大神馬月猴年的詭三國筆趣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