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24章 尋根究底(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470更新時間:2023-05-02 14:45:41

    為了打倒春秋戰國時期留下來的舊貴族,新興的地主階級當然需要一個理論基礎,表示自己實行的是比那些舊貴族要更好的“仁政,是屬於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就像是廣告歸廣告,療效歸療效,而儒家的廣告,便是“仁義忠信”。喊的多了,就像腦殘金一樣,老百姓還真以為能夠包治百病了。

    之前斐潛一直以為,儒家就是儒教,但是隨著理解的深入,現在他認為,在漢代,儒家正在變成儒教,而激發出儒家這樣最終轉變的,不是旁人,正是漢代本身,正是漢代皇帝自己。

    尤其是黨錮之禍。

    一場綿延了十幾年的黨錮,使得天下經學之士飽受摧殘,也使得他們明白了,口舌之利並不是那麽好用,更重要的還是刀槍,所以黨錮之後,他們拚命的想要搶奪刀槍,甚至不惜貶低武人來確保自己的掌控權。

    不得不說,在總結教訓這個方麵上,這些人還是很厲害的。

    孔子時代,為什麽四處奔波,饑一頓飽一頓?是因為孔子尊周,想要挽回禮崩樂壞的局麵,各地諸侯哪裏肯聽,所以孔子也就老是不受待見。

    到了孟子的時候,學聰明了些,不談周禮了,而是談些富國強兵之道,自然有些肉吃了,但是孟子還說民重君輕,所以肉也吃不安穩。

    所以荀子就更進一步,說人性本惡,孟子那一套不行,要用法規來約束人性的惡,那麽誰來約束誰來執行呢?當然是人自己能做到最好,可是要是做不到呢?秦始皇欣然而笑,說荀子這個同誌說得很有道理,你的弟子也是個好同誌,來來,你們的書拿來我看看……

    所以在最早得時候,儒家法家其實都一樣,都僅僅是統治者所采用得治國理政理念而已,身份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麽特別的區分,沒有上下之別。

    就像是漢武帝,想要搽屁股的時候,覺得董仲舒的這個搽得舒服,就拿出來,用完了就丟了。但是儒家不滿足自己僅僅是一件工具,他們忍著臉上的汙垢,就像是蓮花一樣,從淤泥之中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來,從工具變成了拿著工具的……

    在漢代之前,儒家是掌握知識的階層,是和道家法家一樣的思想者,提供治理策略,跟政治有聯係,但是不密切,而漢代之後,儒家就漸漸演變成為了儒教,不僅全麵投向了當權者,甚至自己成了政治階級。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漢武帝給自己披上了神聖的天子光環,然後沒想到身邊的雞犬也跟著升了天。想不要讓“儒家”最終成了“儒教”,就要先破了披覆在儒家經學之上的“神聖”化的BUFF,因此當下今文經學之中那些假借神聖之名的虛妄之處,就成為了眼下斐潛的著力點。

    當然事情要一點點做,不可能像是說一句“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就可以代表者寫完工作總結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