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85章 首次朝會(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108更新時間:2023-05-02 15:02:15

    原本西漢時期,上林苑的鑄錢三官,鍾官、辨銅令、均輸令,是負責鑄造天下錢幣的,也曾經一度收回鑄造權,但是後來因為各地鑄錢利益實在是太大,所以最後皇權不穩固的時候,幾乎無法控製私人鑄錢,就連皇室血脈,各地王爺都率先挖起大漢的牆角來,最終國家鑄造權就不了了之了……

    銅錢和實際物品是有差值的,比如說一枚五銖錢大漢的平時的市場價可以換一個麵餅,但是實際上一枚五銖錢所用的金屬本身的價值是不值一個麵餅的,那麽其中的差值就是鑄造者獲取了。WwW.

    這個道理,基本上玩過鑄造錢幣的人都懂,因此當征西的通寶出現在市麵上的時候,雖然眾人都感覺這種通寶比起原先的麻錢雞眼錢更好,甚至比一般的五銖錢都還要好三分,但是這種事情,向來就是薄利多銷的事情,雖然一枚錢幣的利潤很小,但是全天下的錢幣都用征西通寶的話,那麽累計起來就相當可觀了。

    而且從征西通寶流通的速度來看,普通百姓還是更願意接受這種質量更好,花紋更精美一些的錢幣,不管是留下來還是花出去都更為方便。

    如果不是雞眼錢和麻夾錢這樣的劣等錢幣已經被許多商家和百姓拒絕接受了,說不定劣幣驅逐良幣便會再一次的上演。

    之前斐潛在並北的時候,利用通貨膨脹收割了一波的財富,而被收割了財富的士族豪右又忙不跌的將砸在手中的這些劣質錢幣花出去,甚至有些家夥為了挽回損失不惜融化原本的五銖錢,再次大量鑄造更差的錢幣,進一步加劇了錢幣貶值,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周邊的錢幣秩序完全崩壞,吃過一次虧的士族也好,百姓也罷,都拒絕再接受劣質的錢幣,就連原本質量尚好的五銖錢也受到了牽連,基本難以使用。

    因此在河洛一帶,百姓寧願以物易物都不願意接受劣質錢幣,而那些劣質的錢幣就跟後世失去國家信用的紙幣一樣,比廢紙還要不如,這就導致劣質錢幣逐漸的沒有了市場,河洛一帶市場上一度斷絕了錢幣流通。

    眼下朝廷要要重新建立起賦稅製度,那麽對於重建錢幣的秩序這個問題,那麽是用斐潛的征西通寶,還是原有的五銖錢就成為了爭論的重點。

    一方麵有人說雒陽原本城內就有鑄錢的爐子和工匠,所需要的就是下一道詔書,廢止征西通寶,重新鑄造和流通五銖錢。

    另外一方麵也有人建議說既然百姓願意接受新錢,不願意收五銖錢,就讓征西進貢一套鑄造通寶的工匠和器械,反正原本的劣錢沒有人要,幹脆熔鑄了再鑄成新的通寶。

    還有的人表示,就算是收了征西的鑄造,也會有其他地區諸侯鑄錢,根本禁止不了,還反而得罪了征西將軍斐潛,冷落了良臣之心。

    然後就有人講征西鑄造錢幣都沒有經過陛下批準,哪裏來的什麽良臣,就算是有,恐怕也是有些折扣……

    眼見得這樓漸漸的要歪了,劉協連忙製止繼續討論這個問題,表示將其暫且擱置,待有什麽新的辦法之後再行議論。

    最後便是兵卒問題。

    原本漢朝的兵製是承襲秦製,皇帝是最高軍事統帥,下設兩大兵事機構控製全軍。一是由光祿勳、衛尉、執金吾組成的京師警衛機構,一是由太尉和各級將軍組成的最高兵事行政機構。全國的軍隊由三部分組成,京師軍隊、各郡國軍隊和邊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