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48章啜香之論,重農之準(3/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976更新時間:2023-05-02 15:07:24

    皇權世襲最大的弱點就是無法保證繼承人的素質。一個人不管是否賢愚,隻憑生了個好胎就有機會成為皇帝、成為一國之內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晉武帝以一種誇張的方式,將皇權製度的荒謬性給表現了出來,也跟華夏之民開了一個巨大而又讓人笑不出來的玩笑。

    但是同樣的,這樣的問題並不是晉朝才有,之前也有,之後也同樣有,然而在麵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華夏一而再,再而三的撲在了同一個坑中。

    知道問題在哪裏,覺得這個問題很棘手,所以就拖著不解決,然後時間拖得長了就可以當做完全看不見,然後也要求所有的人都不能看見?

    這不就是國足麽?太陽大了,下雨了,草太軟,地太硬,大意了,被偷襲了都可以成為借口和理由……

    要找借口,成千上萬。

    要做實事,袖手旁觀。

    斐潛厭惡這樣的事情,所以他自然不能去做這樣的事情。

    問題既然擺在那邊,即便是難,也需要動手去做,就算是做得再不好,也比站在旁邊冷嘲熱諷的強!

    從,到,這無疑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這邊是修整小農經濟的第一步。

    修整,不是推翻。

    斐潛本人其實也不見得比大漢當下的才智之士有多麽聰明,但他終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積累了將近兩千年的經驗。正所謂,後世對於三國,乃至於封建王朝的社會分析,是斐潛得以快速崛起的最大法寶……

    因為斐潛很清楚地知道,這個社會是由哪些階層所組成的,各階層的利益何在,誰是敵人,必須打擊,誰是朋友,可以拉攏。

    華夏要有朋友,也要有敵人。

    一旦華夏王朝茫然四顧,發現沒有什麽敵人的時候,放下了刀槍,就距離垮塌不遠了。

    對於大漢來說,胡寇,自然就是最大的外敵。

    在這個強敵麵前,無論漢人中的世家還是流民,乃至於南匈奴、氐、羌等親近漢人的遊牧民族,都可以也必須組建起統一的戰線來。

    內敵麽,就是大漢四百年間形成的地方地主豪強,這些地方豪右世家的莊園經濟侵害了國家利益,既會弱化中央政權,也容易產生頻繁的內鬥,空耗實力。雖然在胡寇這個外敵麵前,隻要不肯為虎作倀,即便世家也可以攜手合作,但必須考慮長遠,起碼加以挾製,不能容其繼續坐大。

    斐潛之前選擇並州,後來挺進關中,很大一個原因,在於這一片區域之中的士族世家的勢力相對較弱,一方麵更容易被斐潛攏至麾下,另外一個方麵,在短時間內,這些家夥的實力也不大可能反噬斐潛所搭建出來的政權。

    簡單來說,以斐潛為首的大漢山西士族政治集團,頗為有些像是大唐時期的關隴集團。一樣是以關中隴右為中心,一樣是以武勳為爵,並無特定的文武之分……

    當然,重視其他各業,並不代表輕視農業。

    華夏人很喜歡搞一些非此即彼的理論。斐潛重視發展工商,便有人哀嚎說農業是國家之本,就好像是斐潛完全放棄了農業,根本不顧及農業生產了一樣。實際上呢?斐潛一直以來在農業上開發的新技術,製作的生產工具,就像是瞬間消失了一樣,完全不在這些人的腦海當中。

    斐潛來自後世,自然知道想要國家穩定,進而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就是發展生產力,不過在這個年代,工業革命肯定是不現實的,而且他也未必真會搞,農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支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