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3章 最有名氣的一場戰役(2/2)

作者:星空背厚字數:4278更新時間:2023-08-18 19:54:05

    而根據援潮軍作戰條令規定,軍以下規模作戰稱為戰鬥,所以戰鬥開始後被稱為“597.9和537.7高地戰鬥”,因為這兩個高地都是無名山,隻能以海拔高度命名。這兩個高地後麵的山窪裏有個才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叫上甘嶺村。

    但經過五次戰役雙方拉鋸激戰,上甘嶺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隻是作為一個地名,出現在地圖上。

    直到二十多天後,戰鬥發展到了戰役規模,才以這個村名將這次戰役命名為“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從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曆時四十三天,戰場主要集中在麵積僅三點七平方公裏的兩個高地附近進行,雙方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鬥發展為戰役,由營、團規模發展到獅、軍規模。

    米軍先後投入三個步兵獅的八個團又兩個獨立營和空降兵一個團,火炮三百二十四門,坦克一八一輛,飛機約一百架,總兵力六萬餘人。

    戰役中援潮軍第十五、第十二軍共投入三個師又一個團,火炮一百三十三門及工兵營、擔架營等,總兵力達四萬餘人。

    然而,在上甘嶺戰役之前運動戰時期的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戰役之後的金城戰役等,援潮軍一次戰役投入兵力都是至少六個軍,二十萬人以上,相比之下,上甘嶺戰役規模要小多了,但是雖然小但是戰爭激烈程度卻是前所未有的。

    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援潮軍兩個高地約三點七平方公裏的陣地上,共傾瀉炮彈一百九十餘萬發,最多一天三十餘萬發;共出動飛機三千多架次,投彈五千餘枚,最多一天出動兩百多架次,投彈五百餘枚。

    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平均每秒鍾就達六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七十六枚炮彈爆炸。

    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鬆兩三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岩石坑道也被炸短了三四米。

    援潮軍參戰部隊依托坑道與敵反複爭奪二十九次,擊退敵營以上規模衝鋒二十五次,營以下衝鋒六百多次。

    不過畢竟援朝軍是陣地戰鬥中的守方占據地利因素,所以雖然米軍的武器裝備都優於援潮軍,卻也隻讓其傷亡了一萬一千多人,傷亡率隻有百分之二十七。

    而米軍的傷亡卻是達到了兩萬五千多人,傷亡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四十一了,以經逼近米軍投降條件的臨界值了。

    這樣的傷亡率和日平均傷亡數,對米軍來說是個極其可怕的數字,因為米軍認為傷亡率最高的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也隻有百分之三十二而已。

    不過百裏秀雖然給超玩空間弄到了這裏來,但是依然沒辦法去改變的太多,畢竟誰能想到原本隻是上千人的戰鬥打到最後會變成近十萬人的一場戰役呢!

    現在百裏秀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訓練好蛙人特戰隊,然後給米軍的航母艦隊來一次狠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